屏声敛息的意思
基本定义
“屏声敛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屏住声音,收敛呼吸”。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由于紧张、惊恐或专注等原因而安静下来,甚至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基本含义是形容环境的安静、严肃,或人们因某种情绪而自觉地保持沉默。
成语来源
“屏声敛息”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气氛的安静或紧张状态。这个成语的组成部分“屏声”和“敛息”在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表示控制声音和呼吸的行为,反映出一种对环境的敏感和对局势的重视。
使用场景
“屏声敛息”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 文学作品:描写紧张的情节,如战斗前的静默、审判时的凝重等。
- 日常对话:形容某个场合的安静气氛,比如在观看电影时,大家都非常专注,屏声敛息地享受剧情。
- 演讲: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与会者在某个重要时刻的专注状态。
示例句子
- 在那紧张的时刻,整个教室都屏声敛息,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
- 电影的高潮部分,观众们都屏声敛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 当他宣布比赛结果时,所有人都屏声敛息,期待着最终的答案。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一言不发、鸦雀无声、静若处子。这些成语均表达了安静、沉默的状态,但“屏声敛息”更强调因紧张或专注而导致的安静。
- 反义成语:喧闹不休、声势浩大、热闹非凡。这些成语则表达了热闹、嘈杂的状态,与“屏声敛息”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安静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环境中。“屏声敛息”反映了人们对氛围的敏感和对社会礼仪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具有广泛适用性,尤其是在需要保持安静和专注的环境,如图书馆、会议室等。
情感与联想
“屏声敛息”常常让我联想到一种紧张但又美好的期待。它不仅可以指代安静的环境,也可以传递出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仿佛在某个重要时刻,大家都在共同经历着一个瞬间的凝聚。
个人应用
在我的一次演讲中,当我提到某个重要的决策时,现场的听众都屏声敛息,显得异常专注。这让我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也让我意识到在某些时刻,沉默比言语更有分量。
创造性使用
在夜深人静的校园里,月光洒在操场上,只有几声虫鸣伴随着。此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屏声敛息,只有心跳声在耳边回响。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用 “silence fell” 或 “a hush descended” 来形容安静的氛围。这些表达方式同样强调了环境的静默,但可能不如“屏声敛息”那么强调因情绪而造成的安静。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屏声敛息”的学*,我体会到这个成语在描述气氛和情感上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场合的氛围。这一成语提醒我,在喧闹的生活中,有时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来源: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来源:--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
引证: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诸葛亮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辛十四娘见状,忙屏声敛息,不敢出声。”
《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屏声敛息,听他讲些什么。”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忙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例句:连连~,不敢作声。
屏声敛息成语接龙
屏声敛息字义分解
敛
1.(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2.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3.收获。
4.征收。
5.收缩;退缩。
6.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息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屏
1.(形声。从尸,并声。这里的“尸”是由“广”(yǎn)演变来的,表示与宫室有关的事物。本义: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
2.同本义。
3.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4.屏障之物。
1.退避;隐退。
2.隐藏。
3.抑制。抑止不出气。
4.掩蔽。
1.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
声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