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无名的意思
基本定义
“师出无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军队出征没有名义”。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团体或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没有正当的理由或名义,通常暗示这种行动是不正当或不合法的。
成语来源
“师出无名”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描述了春秋时期的一个**,魏国派兵攻打楚国时,未向楚国说明理由,因而被认为是不正当的战争。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战争正当性的重要性,强调出兵前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和名义。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应用:
- 文学作品:常用来描绘不公正的战争或行动,例如在古代小说中,描述某个国家发动战争而没有合理的理由。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些决策或行动时,表达对缺乏理由或正当性的批评。
- 演讲:在政治或法律演讲中,强调行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示例句子
- 这次突袭完全是师出无名,根本没有任何合法的依据。
- 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我们就不能贸然行动,毕竟师出无名是大忌。
- 他指责政府的政策为“师出无名”,认为缺乏透明度和合理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无缘无故”:指没有理由或根据,强调行动的随意性。
- “无的放矢”:比喻没有目标或依据,形容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
-
反义成语:
- “名正言顺”:指有正当的理由和依据,行动合乎道理。
- “有备无患”:指事先做好准备,行动有充足的理由。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战争的正当性被视为重中之重。“师出无名”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和名义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政策、军事行动等方面,强调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师出无名”让我联想到不公正的事情,可能引发的无辜伤害和冲突。这种情感反应使我更加关注在生活中行动的理由和合法性,促进了对道德和正义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我的经历中,有一次团队讨论时,提出了一个新项目的建议,但因为缺乏数据和理由,大家对这个提议表示怀疑。此时,我引用了“师出无名”,让大家意识到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行动可能会遭到质疑。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将“师出无名”融入其中:
当夜幕降临,暗影浮现,
师出无名,何以为战?
只因心中那份执念,
却不知战争的代价是何。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师出无名”的表达是“without justification”或“unjustified action”。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缺乏理由或合法性的重要性,但在使用时并不如成语那么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师出无名”的学*,我体会到正当性在行动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合法性和透明度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注重理由和依据,促进了更深层次的道德反思。
来源: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来源:-- 《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曹操曰:‘师出无名,事不成。’”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师出无名,事不成。’”
《汉书·高帝纪》:“高帝曰:‘师出无名,事不成。’”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欲东归,范增曰:‘师出无名,事不成。’”
《左传·宣公十五年》:“师出无名,事不成。”
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陕西临晋渡过黄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占领洛阳城,新城县董公建议他找一个兵出有名的理由,说项羽当年杀害义帝,举哀三天,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刘邦一举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例句: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师出无名成语接龙
师出无名字义分解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师
1.(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3.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泛指军队。
5.军师。
6.民众,徒众。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出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