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zhōngbàoguó

尽忠报国

拼音jìnzhōngbàoguó

繁体盡忠報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近义词精忠报国摅忠报国捐躯报国忠心耿耿为国捐躯

反义词卖国求荣

尽忠报国的意思

基本定义

“尽忠报国”这个成语由“尽忠”和“报国”两个部分构成。“尽忠”意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忠心于国家;“报国”指用自己的行动或牺牲来回报国家的恩情。整体意思是指忠诚地为国家服务,并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的培养和关爱。

成语来源

“尽忠报国”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于忠诚和爱国的强调,尤其是在士人文化中,忠于国家和君主被视为极为重要的美德。此成语常与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联系在一起,他们以忠诚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铭记。尤其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更是将这一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爱国主义的象征。

使用场景

“尽忠报国”常用于描述那些为国家利益而不懈努力的人,适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讨论、演讲、教育等场合。例如,在谈论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引用这个成语来激励人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赞扬那些表现出忠诚与奉献精神的人。

示例句子

  1. 在历史课上,老师提到岳飞的故事,强调了“尽忠报国”的重要性。
  2. 在国庆节的演讲中,校长呼吁大家要以“尽忠报国”为榜样,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
  3. 他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展现了“尽忠报国”的精神。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精忠报国:更加突出忠诚和奉献的精神。
  • 忠心耿耿:强调对国家或某种信仰的坚定忠诚。

反义成语

  • 背信弃义:指不守信用,背叛信任,恰与“尽忠报国”相反。
  • 自私自利: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相对立。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爱国是重要的道德观念,尤其在历史动荡时期,许多文人和将领以“尽忠报国”为己任。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有其适用性,尤其在国家面临挑战或需要团结时,能够激励人们共同努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情感与联想

“尽忠报国”带给我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在面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时,激励我思考自身的角色和责任。它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壮烈事迹,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并感受到一种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满足。这让我体会到“尽忠报国”不仅限于为国家服务,也可以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奉献。

创造性使用

在古风诗中,我尝试融入“尽忠报国”:

铁马冰河入梦来,尽忠报国泪满腮。
壮志凌云无畏惧,江山如画任我裁。

这首诗表达了为国捧心的决心和壮志。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atriotism”(爱国主义),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例如,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提到的为国家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与“尽忠报国”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尽忠报国”的全面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忠诚与奉献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更是对我们当代人行动的召唤。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责任与奉献,激励我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来源:--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

引证

《明史·于谦传》:“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胸胁疾,既至,病遂加。三年,卒,年七十一。”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乃作《离骚》,以抒其志,终以身殉国。”

《左传·宣公十五年》:“尽忠于君,死而后已。”

故事北周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帝死,朝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造假遗诏让杨坚做丞相辅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誓死要尽忠报国,被杨坚贬到西疆当郡守。杨坚最后还是表扬颜之仪

例句~,乃臣子之责。

尽忠报国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ào), 扌部,共7画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读音(zhōng), 心部,共8画

1.(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同本义。

3.又。

4.忠厚。

5.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6.又。

读音(jìn,jǐn), 尸部,共6画

1.(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任凭,纵使。

1.(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竭;完;没有了。

3.达到极限。

4.死。

5.努力完成。

6.追问。

读音(guó), 囗部,共8画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尽忠报国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歌词

尽忠报国的意思

尽忠报国原文及解释

尽忠报国的故事

尽忠报国是成语吗

尽忠报国的意思解释

尽忠报国文言文

尽忠报国繁体字

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