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shìzhīyì,bìyǒuzhōngshì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拼音 shí shì zhī yǒu zhōng shì

繁体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

指处处都有贤人。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来源: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来源:-- 汉·刘向《说苑·谈丛》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后汉书·杨震传》:“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汉书·王莽传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左传·宣公十五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yì), 邑部,共7画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2. 古代称侯国为邑。

3. 国都,京城。

4. (翼翼:整齐的样子)。

5.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6.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zhōng), 心部,共8画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 同本义。

3. 又。

4. 忠厚。

5.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6. 又。

读音(bì), 心部,共5画

1.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 标杆;标准。

3. 必须,一定要。

4. 必然,必定。

5. 必须。

6. 倘偌;假如。

读音(shì), 宀部,共9画

1.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2.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3. 房屋;房间。

4. 家。

5. 指妻子。

6. 墓穴。

读音(shì), 士部,共3画

1.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 同本义。

3. 将领。

4. 兵士;武士。

5. 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读音(shí), 十部,共2画

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3. 指十分;十份。

4.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5. 序数的第十位。

6. 表示多;齐全;完备。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什么意思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前一句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出自哪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义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翻译

孔子云: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