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竭力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尽忠竭力”由“尽忠”和“竭力”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尽心尽力地忠于某人或某事,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或对待责任时全心全意、毫不保留的态度。基本含义强调了忠诚与奉献的结合,体现出一种为他人、为事业不遗余力的精神。
成语来源
“尽忠竭力”源于古代对忠诚和努力的高度重视。历史上,许多文人、政治家都强调效忠于国家或君主的重要性。该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类似的说法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比如《论语》中提到的对君主的忠诚和对职责的尽心尽力。
使用场景
“尽忠竭力”常用于描述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也可以用于忠诚于某种信仰或理想。使用场景包括: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形容忠臣良将对国家的尽心尽力。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或同事间谈论工作态度时,可以用来鼓励他人。
- 演讲:在政治或职场演讲中,强调对事业或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示例句子
- 他在工作中尽忠竭力,总是提前完成任务,深得上司的喜爱。
- 在国家危难之际,许多英勇的将士尽忠竭力,誓死捍卫家国。
- 这位老师尽忠竭力地为学生付出,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忠心耿耿:形容忠诚坚定,心意不变。
- 不遗余力:形容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某事。
-
反义成语:
- 草率从事:形容做事不认真,态度敷衍。
- 心浮气躁:形容心绪不宁、急躁,做事不踏实。
同义成语“忠心耿耿”更强调忠诚的坚定,而“尽忠竭力”则更侧重于努力和付出。在反义成语中,前者强调了不负责任,后者则表示缺乏忠诚和努力。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忠、孝、仁义等价值观占据重要地位。“尽忠竭力”体现了对这些价值观的推崇。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的职场文化中,成为一种激励和鞭策的象征。
情感与联想
“尽忠竭力”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为理想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在表达上,这个成语常用来增强话语的情感力度,传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遇到过许多需要尽忠竭力的时刻。例如,在参与团队项目时,我努力协调各方,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个成语时常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全力以赴的态度。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为国尽忠竭力心,
身披战甲赴征程。
风雨兼程不退缩,
壮志凌云展翅鸣。
通过这样的创作,展现出“尽忠竭力”所蕴含的忠诚与勇气。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dedicated”或“devot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对某事的专注与努力。相对地,西方文化中也强调奉献和忠诚,但在表达上可能没有中文成语那样的浓厚历史和文化背景。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尽忠竭力”的学,我认识到忠诚与努力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在生活中提醒我在面对责任时要全心全意。这一成语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情感。
来源: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来源:-- 战国·楚·屈原《卜居》
引证: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后汉书·杨震传》:“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尽忠于君,竭力于民。”
例句:专待朝廷招安,~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仕不义之事。
尽忠竭力成语接龙
尽忠竭力字义分解
竭
1.(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2.同本义。
3.干涸;枯竭。
4.穷尽。
5.亡;失去。
6.败坏;毁灭。
忠
尽
1.(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任凭,纵使。
1.(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竭;完;没有了。
3.达到极限。
4.死。
5.努力完成。
6.追问。
力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