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gguóxiāngzhàn,bùzhǎnláishǐ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拼音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 zhǎn lái shǐ

繁体 兩國相戰,不斬來使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近义词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的意思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来源: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来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

引证

《宋史·岳飞传》:“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此古之常理。”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此天下之公义。”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古之制也。”

《史记·项羽本纪》:“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此天下之通义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使

读音(xiāng,xiàng), 目部,共9画

1. 交互;互相。

2. 共同。

3. 递相;先后。

4.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 表自称。

6. 表对称。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3. 看相。

4. 辅佐,扶助。

5. 教导。

6. 治,治理。

读音(lái), 木部,共7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3. 未来,将来。

4.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 归,回来,返回。

6. 归服;归顺。

1. 慰劳。

读音(zhǎn), 斤部,共8画

1.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2. 同本义。

3. 砍;砍断。

4. 断绝。

5. 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

6. 用同“眨”。眼睛一睁一闭。

读音(zhàn), 戈部,共9画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3.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4. 后作“颤”。发抖。

5. 战争;战事。

6. 姓。

读音(guó), 囗部,共8画

1.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 国家。

5. 古代王、侯的封地。

6. 部落。

使

读音(shǐ), 亻部,共8画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3. 派遣。

4. 致使;让;叫。

5. 运用;使用。

6. 使唤;役使;支使。

读音(liǎng), 一部,共7画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3. 双。用于鞋娄。

4. 匹(长四丈)。

5. 车一乘。

6. 二。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意思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两国开战不斩来使

两国之战不斩来使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真的吗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

两国交战真的不斩来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