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赵帜易汉帜的意思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来源: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韩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拔赵帜,易汉帜,大呼曰:‘汉王在此!’”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拔赵帜,易汉帜,大呼曰:‘汉王在此!’”
《资治通鉴·汉纪》:“汉王拔赵帜,易汉帜,大呼曰:‘汉王在此!’”
《汉书·高帝纪》:“汉王拔赵帜,易汉帜,大呼曰:‘汉王在此!’”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拔赵帜,易汉帜,大呼曰:‘汉王在此!’”
故事: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例句:妻与生用~计,笑而行之。
拔赵帜易汉帜成语接龙
拔赵帜易汉帜字义分解
赵
1.(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2.字亦作“踃”。
3.古国名。
4.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
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6.东晋十六国之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各一部分。史称“前赵”。
汉
1.(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3.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4.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5.国名。
6.(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易
1.(象形。本义:蜥易)。
2.换,交换。
3.改变,更改。
4.替代。
5.蔓延;传播。
6.治,整治。
拔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
帜
1.(形声。从巾,只(戠zhí)声。本义:旗帜的通称)。
2.同本义。
3.又。
4.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