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意思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来源:知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来源:--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
引证:
《韩非子·难三》:“管仲曰:‘吾闻之,知其一不知其二,是谓不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问于士会曰:‘秦伯何如?’对曰:‘知其一不知其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问于田文曰:‘吾闻之矣,知其一不知其二,何也?’田文对曰:‘夫知其一者,可以言也;不知其二者,不可以言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例句:什么事情都不能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接龙
知其一不知其二字义分解
知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3. 又。
4. 懂得,了解,理会。
5. 又。
6. 主持;管理。
其
1. 周年。
1. 期限。
2.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彼、他。
4. 它。
5. 他的。
6.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二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3.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一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3. 序数的第一位。
4.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 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