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语接龙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字义分解
而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4. 表示递进关系。
5. 表示承接关系。
6. 表示转折关系。
1.
2. 才能。
3. 能够。
知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3. 又。
4. 懂得,了解,理会。
5. 又。
6. 主持;管理。
然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 俗字作“燃”。
4. 明白。
5. 耀;照耀。
6. 以为…对;同意。
所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 地方。
4.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 着落;结果。
6. 表示结构。
其
1. 周年。
1. 期限。
2.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彼、他。
4. 它。
5. 他的。
6.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以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 使,令。
4. 凭借;仗恃。
5. 认为,以为。
6. 做,从事。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