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天屈地的意思
基本定义
“冤天屈地”是一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天上冤屈,在地上屈服”。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受到冤屈而无处申诉,或是形容不公正的事情发生,令人感到无奈和悲伤,强调冤屈的深重和无可奈何的状态。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它可以追溯至古代文学和民间故事中,常常与冤屈、受害者的心理状态相联系。在**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会涉及到冤屈和不公的主题,例如《冤报冤》这样的故事,常常表现出人们对公正的渴望和对不平等待遇的抗议。
使用场景
“冤天屈地”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中描绘角色的无助和冤屈感。
- 日常对话:当朋友遭遇不公时,可以用此成语来表达同情和理解。
- 演讲:在讨论社会不公、法律不公时,可以引用该成语,增强情感表达。
示例句子
- 他在这场官司中受了冤屈,真是冤天屈地,令人心痛。
- 这位老人的遭遇让人感到冤天屈地,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人冤天屈地,却无人问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冤屈:强调冤屈的状态。
- 委屈:表示因不公平的对待而感到的委屈。
-
反义成语:
- 逢凶化吉:指在逆境中转危为安,与“冤天屈地”的无奈状态相反。
- 公正无私:强调公平正义,与冤屈的情况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冤屈常常与道德、正义观念相结合,体现了人们对公平的追求。尤其在现代社会,冤天屈地的情形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法律和社会公正尚未兑现的情况下,民众对这一成语的共鸣更为强烈。
情感与联想
“冤天屈地”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悲伤和无奈,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它促使人们思考社会公正,激发同情心和责任感。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曾有一次朋友因为工作失误被误解,感觉自己冤天屈地,我用这个成语来安慰他,并鼓励他积极申诉自己的情况,最终他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
冤天屈地泪如雨,
无奈心声诉不出。
月明点滴孤影影,
何时能洗冤屈处?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rongly accused”或“suffer injustice”,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感受和状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冤天屈地”的学,进一步理解了冤屈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在语言学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我在表达同情和关心时的能力。
引证:
《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子遵,字公度,少负志尚,以功封吴房侯,拜散骑常侍。”
《后汉书·班彪传》:“彪以世祖既免王莽之难,天下咸思汉德,而诸侯王犹未能定,乃作《王命论》以讽之。其辞曰:‘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暨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汤武,有商周之号,而异乎唐虞者,岂非以天命不常,五德代兴者乎?昔高祖出自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五年而成帝业。曩者,汉祚中缺,董卓作乱,豪杰并起,海内鼎沸,群盗满山,四方瓦解。当此之时,天子孤立于上,百姓冤天屈地于下,岂不哀哉!’”
《汉书·贾谊传》:“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自投汨罗以死。贾生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于嗟默默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履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如楚,楚子问焉,曰:‘晋之政何如?’对曰:‘晋之政,犹冤天屈地也。’”
冤天屈地成语接龙
冤天屈地字义分解
屈
1.(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同本义。
3.委屈;冤屈。
4.屈服。
5.治理,收治。
6.强迫。
天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地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冤
1.(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2.同本义。
3.枉曲,冤屈。
4.冤仇,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