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骨剥髓的意思
基本定义:
“敲骨剥髓”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力敲打骨头,剥去骨髓。其基本含义是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极为彻底的剥夺或掠夺,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暗示对他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或损失。
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刑罚和拷打方式,尤其是在战乱或动荡时期,常常用于形容对敌人的残酷对待。在古文中,有一些记载提到对待俘虏或罪犯时的极端手段。虽然未必有固定的文学出处,但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对待敌人或罪犯的残酷手段。
使用场景:
“敲骨剥髓”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描写战争或斗争时,形容对敌人的极端手段。
- 日常对话: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剥削,例如:“这家公司对员工的待遇真是敲骨剥髓。”
- 演讲:在讨论社会不公或经济剥削时,可以用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示例句子:
- 这位商人的商业行为就如同敲骨剥髓,完全不顾客户的利益。
- 政府的某些政策让贫困人群感到自己被敲骨剥髓,生活愈发艰难。
- 他在竞争中毫不留情,简直是在敲骨剥髓,让对手没有生存空间。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剥削:指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公正占有,强调经济上的不公。
- 耗尽心血: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耗费与剥夺。
-
反义成语:
- 和气生财:指通过和谐的方式促进利益,强调互利共赢的关系。
- 相辅相成:指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帮助,强调合作与共赢。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往往蕴含了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敲骨剥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待敌人和罪犯的残酷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对剥削行为的深刻反感。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的暴力行为减少,但经济剥削和不公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情感与联想:
“敲骨剥髓”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反应,常常联想到痛苦、压迫与剥夺。这种情感使人对不公正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反感,并激发对于社会正义的渴望。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见证过一些公司对员工的剥削,尤其是在经济压力较大的行业中。他们通过降低工资、增加工作时间等手段,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这让我想起了“敲骨剥髓”这个成语。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富人们如同敲骨剥髓般,榨取着穷人们最后的生存希望,直到他们的寒冷和绝望化为无尽的叹息。”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o grind someone down”,也指剥削或压迫他人。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但都传达了对不公正行为的批判。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敲骨剥髓”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现,更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观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适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来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
引证:
《旧唐书·食货志》:“暴政之下,敲骨剥髓,民无宁日。”
《资治通鉴·唐纪》:“酷吏敲骨剥髓,民怨沸腾。”
《明史·食货志》:“官吏贪墨,敲骨剥髓,民不堪命。”
《宋史·食货志上》:“民力既困,则有敲骨剥髓之患。”
例句:假天子之命令,~,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敲骨剥髓成语接龙
敲骨剥髓字义分解
髓
1.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骨
1. (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3.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 人的品质、气概。
5.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 比喻瘦劲的书体。
1.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表示声、形、动作。
敲
1.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2. 同本义。
3. 短杖式的刑具。
剥
1. (会意。从刀,从录,“录”又兼作声符。“录”,《说文》:“刻割也。”本义: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
2. 同本义。
3. 割裂。
4. 脱落。
5. 强制除去。
6. 盘剥;掠夺。
1. [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