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乞骸骨”字面意思是请求得到骨骼,主要指请求死后埋葬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人临终时请求归葬故土,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临终时对家乡的思念。
成语来源
“乞骸骨”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李斯在被秦始皇处死前,向秦始皇请求能够将自己的尸体归葬在故乡。这个典故体现了人对于故土的深厚情感,强调了归属感与对生命的尊重。
使用场景
“乞骸骨”一般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尤其是在描绘人物临终时的情感时,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例如,在演讲或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引用该成语来增强情感表达,强调对故乡的依恋。
示例句子
- 临终前,他依然在乞骸骨,心中惦念着故乡的那片土地。
- 这位老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亲人乞骸骨,希望能够回到他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 在这动人的画面中,乞骸骨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更是对家乡深切的眷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归土”:指归回故乡的土地,表达对故乡的向往。
- “魂归故里”:指灵魂回到故乡,强调对故乡的情感联系。
-
反义成语:
- “漂泊不定”:指没有固定的居所,与“乞骸骨”所表达的对故乡的依恋形成对比。
- “无家可归”:指没有家可归,强调失去故乡的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故乡是人们情感的归属地,尤其在农耕社会中,家乡代表着根和归属。现代社会中,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故乡情感仍然存在,但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对家乡文化的思念和对乡愁的感慨。
情感与联想
“乞骸骨”让我联想到亲情与归属感,尤其是在经历离别和失去时。这种情感共鸣不仅与个人经历有关,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常常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听到一位老人在临终前提到“乞骸骨”,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让我意识到,故乡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情感的寄托。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乞骸骨”融入其中:
归来时,乞骸骨,
故土情,再难诉。
碧山青水,梦中游,
只愿魂归,故乡秋。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乞骸骨”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rest in peace”,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虽然未必强调故乡的概念,但同样体现了对生命和归属的思考。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乞骸骨”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对故乡和归属感的珍视。在语言学与表达中,成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情感的传递工具,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
来源: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来源:--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屡疏乞骸骨,诏慰留。”
《明史·海瑞传》:“瑞以直声动天下,及是,年已七十,遂乞骸骨归。”
《宋史·岳飞传》:“飞累表乞骸骨,不许。”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乞骸骨。”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归,益厚待虞卿,虞卿乃乞骸骨,归老于家。”
故事:西汉时期,太子太傅疏广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与侄儿一起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他们的请求得到批准,离京时,公卿大夫在城外为他们饯行,因他们知足不辱,功成身退,被人们尊为“贤大夫”
例句:上书~。
乞骸骨字义分解
骸
1.(形声。从骨,亥声。本义:胫骨,小腿骨)。
2.同本义。
3.骨,尸骨。
4.身体。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乞
1.(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2.同本义。
3.引申为请求,希望。
4.被;叫。
5.乞丐。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