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言碎辞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烦言碎辞”由“烦言”和“碎辞”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烦琐的言辞”和“零碎的辞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多而杂乱的言语,通常用来形容语言表达不简洁、内容繁琐、缺乏重点,给人以困扰或厌烦的感觉。
成语来源
“烦言碎辞”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文人对于表达方式的讲究有关。在古代文人中,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往往被视为一种修辞美,而繁琐的语言则被认为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因此,这一成语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逐渐流传开来的。
使用场景
在不同的语境中,“烦言碎辞”可以被广泛使用:
- 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中,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作品的语言风格。
-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的交流中,用于形容某人说话繁琐,让人失去耐心。
-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用来提醒发言者注意言辞的简洁性,避免冗长的表达。
示例句子
- 他的发言总是充满了烦言碎辞,让人很难抓住重点。
- 这篇论文虽然内容丰富,但语言却显得烦言碎辞,影响了阅读体验。
- 在会议上,希望大家能少说些烦言碎辞,直接切入主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冗词赘句、啰嗦无味
-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语言表达的冗长和无意义。
-
反义成语:简明扼要、一针见血
- 这两个成语强调语言的简洁明了和直接有效,正好与“烦言碎辞”形成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简洁有效的表达变得尤为重要。“烦言碎辞”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愈发相关,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信息量巨大,冗长的表达会使人感到疲惫。因此,提倡简洁表达的理念在现代社交、职场和学术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与联想
“烦言碎辞”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厌烦、焦躁与无奈。这种词汇在日常交流中常常引发对话者的反思,促使他们在沟通中更加注重言辞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位同事,在团队会议上总是长篇大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充满了烦言碎辞,导致会议效率低下。后来我们在某次会议后进行了沟通,希望他能简化表达,从而提高会议的效率。
创造性使用
在春天的早晨,微风轻拂,花香四溢。可有些人却在谈论烦言碎辞,忘却了阳光与花开的美好。愿每句言辞,皆如春风般轻盈,如花般芬芳,切勿让烦言碎辞遮蔽了生活的乐趣。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wordy”,也指言辞冗长、繁琐。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相似的使用情境,强调了简洁表达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烦言碎辞”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简洁明了的表达不仅能够提高沟通效率,也能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言辞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冗长,从而提升沟通的质量。
来源:分文析字,烦言碎辞。
来源:-- 《汉书·刘歆传》
引证: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骋黄马之剧谈,纵碧鸡之雄辩,叙温郁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足使端坐而心骇,岂徒烦言碎辞而已哉!”
《后汉书·崔駰传》:“駰上封事曰:‘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以事无遗策,功流万世。今臣敢触龙鳞,犯忌讳,无益於国,有烦言碎辞,愿陛下察焉。’”
《汉书·艺文志》:“是以君子弗为也,为其烦言碎辞,无益於治道。”
《史记·张丞相列传》:“诸生於是乃以为能,不及良、平,良、平之无烦言碎辞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烦言碎辞,不可胜听。”
例句:周相公说得话也甚多,写不了这些~,大约与寄姐说的相同。
烦言碎辞成语接龙
烦言碎辞字义分解
辞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言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碎
1.(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2.同本义。
3.琐细;繁杂。
4.零星;细小。
烦
1.(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2.烦躁,烦闷。
3.烦琐;繁多。
4.乱;纠缠。
5.相烦;烦劳。
6.搅扰;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