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当的意思
基本定义:
“势不可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势头无法抵挡”。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无法被阻挡或制止,常常用于描述一种不可逆转的局面或趋势。
成语来源:
“势不可当”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在古代军事和政治斗争中,形势一旦形成强大的优势,敌方就难以逆转局面。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对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深刻理解。
使用场景:
“势不可当”常见于以下几种场景: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述战争、斗争中的强大势力。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个趋势(如经济、科技等)时使用。
- 演讲和辩论:用以强调某个观点或趋势的重要性和不可逆转性。
示例句子:
- 这场比赛中,主队的表现如潮水般涌来,势不可当,最终轻松获胜。
-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趋势势不可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市场崩盘的势头已然形成,势不可当。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势如破竹:形容势头强劲,势不可阻挡。
- 不可阻挡:同样表示无法抵挡的状态。
-
反义成语:
- 岌岌可危:形容处境非常危险,快要崩溃,正好和“势不可当”相反。
- 风雨飘摇:形容局势不稳,随时可能变化。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势不可当”不仅指代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强势,更多地应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它反映了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强大趋势时应当保持警惕,适应变革。
情感与联想:
“势不可当”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通常联想到不可逆转的力量,让人感到紧迫感和无奈感。这种情感在表达时,能有效增强语言的力量。
个人应用:
在自己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创业项目,起初并不被看好,但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逐渐走向成功,真可以说是“势不可当”。这让我意识到,即使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也可能在某一时刻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那场激烈的战争中,敌军如洪水般汹涌而来,势不可当,仿佛连天地也为之震动。战士们在绝望中拼尽全力,但最终只能望着那无法阻挡的潮流,心中默默祈祷。”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用“unstoppable force”来形容强大的势头。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文化背景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势不可当”的深入学习,我意识到这个成语在描述事物发展趋势和变化时的有效性。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合理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也能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抓住机遇,适应趋势的重要性。
来源: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
来源:--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郤縠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楚人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盖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例句:擒兵捉将,~。
势不可当成语接龙
势不可当字义分解
当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可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势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