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丧胆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失魂丧胆”由四个字组成:
- 失魂:指神志迷乱,失去理智。
- 丧胆:指失去勇气,感到恐惧。
综合来看,"失魂丧胆"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因为恐惧或惊吓而失去理智和勇气,表现出极度的惊慌和不安。
成语来源
“失魂丧胆”源于古代文学,虽然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在**传统文化中,关于灵魂、胆量和恐惧的描写常见于古代诗词和小说中。该成语可能是由多个古代故事、传说或诗句的情感积淀而来,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重大危险或压力时的心理状态。
使用场景
“失魂丧胆”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用来描绘人物在遭遇意外或危险时的反应。
- 日常对话:形容朋友在听到坏消息时的反应,如“听到那起事故,他真是失魂丧胆。”
- 演讲:在描述恐怖**或重大危机时,可以用来强调人们的恐惧感。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在战斗的哀号声中,士兵们失魂丧胆,无法再坚持。
- 日常对话:当她看到那只巨大的蛇时,失魂丧胆地跑开了。
- 演讲: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很多人失魂丧胆,不知所措。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惊慌失措:形容由于惊慌而不知如何应对。
-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恐惧,心里害怕。
-
反义成语:
- 泰然自若:指在紧张的情况下依然镇定自若。
- 从容不迫:形容冷静而不慌张。
同义成语与“失魂丧胆”在表达恐惧感上相似,但“惊慌失措”更强调行为的混乱,而“心惊胆战”则更多强调内心的恐惧感。反义成语则体现出勇气、镇定的心理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恐惧常常与命运、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相联系。因此,“失魂丧胆”不仅仅是对心理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人们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知的恐惧。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危机或突发时。
情感与联想
“失魂丧胆”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时的无助感。这个成语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恐惧、焦虑和不安,这种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晚上独自回家的时候,听到后面传来的奇怪声响,我当时真的失魂丧胆,心里充满了恐惧,连加快脚步的勇气都没有。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夜幕降临,寂静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凄厉的哭声。村民们失魂丧胆,纷纷关上了门窗,生怕那未知的恐惧闯入他们的生活。”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cared out of one's wits”或“petrified”,都用来形容因恐惧而失去理智的状态。不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恐惧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理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失魂丧胆”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在面对恐惧时的脆弱及其心理反应。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能够贴切地描述情感状态。它提醒我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尽量保持冷静,避免陷入失魂丧胆的境地。
来源: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来源:--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战国策·齐策一》:“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穀而反之,何故?’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失魂丧胆成语接龙
失魂丧胆字义分解
魂
1.(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
3.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胆
1.(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3.胆子,胆量,勇气。
失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丧
1.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人的尸体、骨殖。
3.祸难。
4.服丧,持丧。
5.悲悼;伤悼。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死去。
4.灭亡;失败。
5.忘记,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