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bāobiǎn

笔削褒贬

拼音xiāobāobiǎn

繁体筆削褒貶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修改文章"

笔削褒贬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笔削褒贬”字面意思是用笔来进行削减或增添,主要指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批评或赞美。它的基本含义是用文字对事物进行分析、批评或褒扬,强调书面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文学或艺术领域。

成语来源

“笔削褒贬”并非出自经典文献的成语,而是对“笔削”和“褒贬”两个词的结合。“笔削”指的是用笔进行的修改或点评,而“褒贬”则是指对事物的赞美与批评。这一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作品进行评论和编辑的传统,尤其是在诗词、散文等文体中。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评论、学术讨论、教育场合等。例如,在文学作品的评价中,评论家会使用“笔削褒贬”来表达对作者风格、主题等的看法。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描述对某个**、人物的评价过程。

示例句子

  1.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对古典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笔削褒贬,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2. 这部电影引发了观众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各自进行了笔削褒贬,意见不一。
  3. 他在书评中展现了高超的笔削褒贬技巧,既能欣赏作品之美,又能指出其不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评头论足”:指对事物进行评论、评说,侧重于细节的评价。
  • “褒贬不一”:强调对某事物的评价存在分歧。

反义成语

  • “一味赞扬”:仅仅是赞美,没有任何批评。
  • “无所不包”:指包罗万象,没有特别的评价。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通常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认为对文学作品进行笔削褒贬是他们的使命。这种文化背景使得“笔削褒贬”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现代社会,虽然书面评价的形式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评论平台上。

情感与联想

“笔削褒贬”让我联想到文人墨客在灯下执笔的场景,既有对作品的热爱,也有对其严谨的态度。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更加重视写作和评论的质量,认为每一个字句都承载着责任。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常常运用“笔削褒贬”来分析文学作品,通过撰写读书笔记,评价书中的角色和情节。我发现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文学的诗中,我尝试融入“笔削褒贬”:

夜深人静灯下坐,
独对书卷思无尽。
笔削褒贬评古今,
字里行间见真情。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笔削褒贬”相对应的表达可能是“critique”或“review”。在西方文化中,文学评论同样被视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同的是,评论者的风格和评价标准可能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笔削褒贬”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作品的评价,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和交流方式。理解这一成语让我在写作和评论中更加谨慎和细致,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来源:--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

引证

《春秋左传序》:“《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执礼之教,蕴而不彰,桑榆之景,忧深陈蔡,乃因鲁史记,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刊而正之,以示劝戒。其余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故传曰:‘其善志。’又曰:‘非圣人孰能修之。’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后汉书·班彪传》:“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一也。”言皆周之旧典也。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笔削褒贬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iǎn), 贝部,共8画

1.(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2.同本义。

3.降级。

4.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

5.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读音(bāo), 衣部,共15画

1.(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2.同本义。

3.嘉奖,表扬。

读音(bǐ), 毛部,共10画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读音(xiāo,xuē), 刂部,共9画

1.(本义读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曲刀,书刀,削刀。

3.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4.删除。指删改文字。

5.削除;削减。

6.掠夺。

1.削弱,削减。

2.徒峭。

笔削褒贬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笔削褒贬的意思

笔削褒贬是什么意思

笔削褒贬是什么生肖

笔削褒贬打一个生肖

笔削褒贬的拼音

笔削褒贬造句

笔削褒贬是什么生肖动物

笔削褒贬谜底生肖

笔削褒贬答案是什么生肖

笔削褒贬打一正确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