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观止矣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叹观止矣”由“叹”、“观”、“止”、“矣”四个字构成。字面意思是“叹息、观看到此为止”。基本含义是对某种事物的赞叹、惊叹,认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无法再有更好的表现。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人的才华等方面的顶尖表现。
成语来源
“叹观止矣”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在这篇文章中,苏轼用“叹观止矣”来形容他对某一艺术作品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完美程度的认可和钦佩。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卓越表现的赞叹。
使用场景
“叹观止矣”可以广泛用于各种语境,尤其是在以下几种场合:
- 文学作品:用于评论诗歌、小说等艺术作品的卓越之处。
- 日常对话:在朋友之间讨论一部电影、一首音乐时,可以用来表达对作品的赞赏。
- 演讲:在讲述成功的案例或展示卓越的成就时,作为强调点使用。
示例句子
- 这幅画的色彩和构图实在令人叹观止矣,艺术家的才华真是无与伦比。
- 那场音乐会的演出水平太高,真是叹观止矣,让人陶醉其中。
-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让所有观众叹观止矣,毫无疑问他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惊为天人:形容人的才华或美貌出众,令人惊叹。
- 绝世无双:形容非常优秀,独一无二。
反义成语:
- 平平无奇:形容事物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 乏善可陈:形容没有可称道的优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艺术和才华是被高度重视的,成语“叹观止矣”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无论是古代的诗词、绘画,还是现代的影视作品,达到“叹观止”境界的作品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情感共振。
情感与联想
“叹观止矣”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赞叹和惊奇,常常让人在欣赏美好事物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也能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达到更高的成就。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在一场音乐会上听到一位钢琴家的演奏,令我感到叹观止矣。那种技艺的精湛以及情感的深邃让我深受感动,甚至在演出结束后许久仍回味无穷。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关于追求梦想的故事中,可以写到: “他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磨难,终于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全部才能,观众们无不叹观止矣,仿佛他就是那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舞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reathtaking”或“out of this world”,这些词汇同样表达了对某种事物的极度赞叹。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美和卓越的欣赏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叹观止矣”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赞美,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在语言表达中,适时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添表达的艺术性和深度,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来源:观止矣。
来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
引证: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之文,观止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唐诗纪事·李白》:“太白之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观止矣,其狂也如此。”
《文心雕龙·宗经》:“观止矣,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观止矣。”
《左传·宣公十五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句:皆不足奇,得此而~。
叹观止矣成语接龙
叹观止矣字义分解
观
1.(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2.同本义。
3.观察,审察。
4.示范;显示。
5.玩赏;观赏。
6.阅读。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2.台榭。
3.道教的庙宇。
4.雚雀鸟。
5.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矣
1.(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是“了”)。
2.表示完成时态。
3.表示坚决、肯定。
止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停住,中断进程。
3.又。
4.阻止,不让进行。
5.又。
6.居住。
叹
1.(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同本义。
3.赞叹,赞美。
4.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