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zháxià

冬箑夏炉

拼音dōngzháxià

繁体冬箑夏爐

冬箑夏炉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冬箑夏炉”由“冬”、“箑”、“夏”、“炉”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冬天用箑子(古代的一种遮挡物)来遮挡,夏天用炉子来生火。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不合适的季节或环境中使用不合适的物品,暗指事物的不协调或不适宜。

成语来源

“冬箑夏炉”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文中提到“冬箑夏炉,固不为宜”,用于形容不合时宜的事情。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的生活*惯有关,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适宜环境的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讨论不合时宜的事物或行为时。例如,在批评某些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时,可以使用此成语。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评论某种时尚风潮在特定季节的出现是不合适的。

示例句子

  1. 这个活动安排在寒冬季节进行,实在是冬箑夏炉,大家都不愿意参加。
  2. 他在夏天穿着厚重的毛衣,真是冬箑夏炉,让人觉得不适应。
  3. 这样的教育方式,冬箑夏炉,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适得其反:形容事物的发展方向与预期的结果相反,强调不合适宜。
  • 不合时宜:指事情或行为在时间上不合适。

反义成语

  • 适时而动:指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强调合适和时机的重要性。
  • 恰如其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恰当,适合情况。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季节变化和气候适应非常重要。成语“冬箑夏炉”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环境适应和和谐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灵活性变得尤为重要,使用这一成语能够提醒人们关注时间和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情感与联想

“冬箑夏炉”让我联想到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努力坚持却未能见效的无奈感。这种不协调的状态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与挫败,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关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中,有时我会遇到团队在不合适的时间推行某些计划,导致进展缓慢。我会引用“冬箑夏炉”来提醒大家,调整策略和时间安排可能更有效。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炉火熊熊,正是温暖的时刻。可偏偏窗外飘落的雪花,如同那“冬箑”,无情地挡住了温暖的光线。生活中,多少人像这“冬箑夏炉”,在错误的季节里追逐错觉的温暖,直到无奈地发现,真正的和谐,往往在于适时而动。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意思是处于不合适的地方或时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不合适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对应成语或表达的使用情况和频率也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文化对时机和环境的重视程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冬箑夏炉”的分析,我深刻理解到适应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在思考和决策时更加注重时机的选择。

来源: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来源:-- 《淮南子·精神训》

例句左春右秋,冰虫之见,生今反古,是~,乌乎能。

冬箑夏炉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á), 竹部,共14画

1.[方言] 扇子

读音(lú), 火部,共8画

1.(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2.火炉。

3.又。

4.又。

5.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土台子。

读音(xià), 夂部,共10画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读音(dōng), 夂部,共5画

1.(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3.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4.最后,终。

冬箑夏炉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冬箑夏炉什么意思

冬箑夏炉拼音

冬箑夏炉的意思

冬箑夏炉造句

冬箑夏炉怎么读

冬箑夏炉心境

冬箑夏炉下一句接何成语好

冬炉夏扇是什么成语

夏炉冬扇打一动物

夏炉冬扇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