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zōng

祖功宗德

拼音gōngzōng

繁体祖功宗德

祖功宗德的意思

基本定义:

“祖功宗德”这一成语字面意思为“祖辈的功业和宗族的德行”,主要指祖先所建立的功业和传承下来的道德品质。它强调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与敬仰。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家族文化。**传统社会强调家族的延续与荣誉,常常通过祭祖、修谱等方式来缅怀祖先的功德。《左传》中有“慎终追远”,意即要尊重和怀念祖先,这与“祖功宗德”的内涵相契合。

使用场景:

“祖功宗德”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述家族历史或人物背景。
  • 日常对话:在谈论家族传承、伦理道德时可以使用。
  • 演讲:在涉及家风、家教、家族贡献等主题时,可以引用以增强说服力。

示例句子:

  1. “我们要铭记祖功宗德,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2. “在这次家族聚会上,大家都分享了祖功宗德的故事,让我们倍感自豪。”
  3. “作为这个家族的一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必须弘扬祖功宗德。”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光宗耀祖”:意指使家族的名声和地位得到提升,强调个人成就对家族的贡献。
    • “承先启后”:强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创未来。
  • 反义成语

    • “丧德失义”:形容失去道德和义务,与“祖功宗德”所强调的道德传承相悖。
    • “败家子”:指那些浪费家产、损害家族声誉的人,正好与“祖功宗德”的积极内涵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祖功宗德”反映了**传统社会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的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虽然个体主义逐渐增强,但对家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情结,尤其在某些传统节日或家族聚会时。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亲情、责任和传承的概念。它激发了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家族中的角色和责任。

个人应用: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家族的教导和传统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每年春节时,我们都会进行祭祖活动,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祖功宗德”的意义。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青松挺立家门前,
祖功宗德铭心间。
岁月流转情未减,
传承荣光共此生。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ancestral legacy”或“family heritage”来表达。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了对祖先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虽然具体的文化*俗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祖功宗德”的学*,我意识到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对家族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来源: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来源:-- 《孔子家语·庙制》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后汉书·班彪传》:“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其势然也。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故王氏之贵,倾擅朝廷,能窃号位,而不根于民。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时民复知汉乎?’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汉武帝,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

祖功宗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ǔ), 礻部,共9画

1.(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2.同本义。

3.祖父。

4.祖宗 ;祖先;自祖父以上各辈尊长。

5.祖师。指言行、功业为后世所宗仰者。

6.帝王的庙号 。从汉代开始,凡创业的国君死,其庙号称为“祖”。如汉称刘邦为汉高祖,唐称李渊为唐高祖。

读音(dé), 彳部,共15画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3.感激。

4.取得,获得。

5.道德,品行。

6.恩惠;恩德。

读音(zōng), 宀部,共8画

1.(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2.同本义。

3.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4.宗族;同族。

5.宗派;派别。

6.宗子,即嫡长子。

读音(gōng), 力部,共5画

1.(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同本义。

3.事情;工作。

4.功德;恩德。

5.

6.事。

祖功宗德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是什么意思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祖德宗功还是祖功宗德

祖功宗德流芳远对联

祖功宗德是成语吗

祖功宗德征祥瑞子孝孙贤迎腾达求横枇?

祖功宗德千秋盛,子承孙继万代荣

祖功宗德什么意思

祖功宗德流芳远的下联是什么

祖功宗德家声远,子孝孙贤世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