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断交的意思
基本定义
“割席断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割断席子,断绝交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因某种原因而断绝与朋友或同伴的关系,强调关系的彻底切断。
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的士人屠岸贾与其朋友的关系因立场不同而断绝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屠岸贾因对其朋友的行为感到失望,决定与之割席断交,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
使用场景
“割席断交”主要用于描述朋友之间因意见不合或利益冲突而彻底决裂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关系的变化;在日常对话中,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和决绝;在演讲中,用于强调立场的坚定。
示例句子
- 我们曾是好朋友,但在这次**中他的做法让我感到失望,真是割席断交。
- 在政治斗争中,许多人为了立场不同而选择了割席断交,毫不留情。
- 他为了事业,选择了割席断交,断绝了与过去的所有联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断交、绝交、分道扬镳。它们都表示与他人断绝关系,但“割席断交”更强调关系的彻底和决然。
- 反义成语:和气生财、相亲相爱。反映了亲密关系和和谐相处的状态,与“割席断交”的意思截然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友谊和人际关系被视为重要的社会纽带。当人们选择“割席断交”时,往往意味着一种强烈的道德立场或原则的坚持。这种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当人们面对利益冲突或道德抉择时。
情感与联想
“割席断交”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决绝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失去朋友的痛苦,或是对理想和原则的坚持而做出的牺牲。这种情感反应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他们在面对纠葛时更加审慎。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过几次与朋友因理念不合而选择“割席断交”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虽然割舍是痛苦的,但有时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必要的。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割席断交”融入到一首诗中:
友谊如席绣华彩,
却因争执渐离开。
割席断交心已决,
独行不再共徘徊。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割席断交”相近的表达是“cut off ties”或“burn bridges”,都表示与某人或某事彻底断绝关系。这些表达在使用时也强调了关系的不可逆转性,尽管在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割席断交”的学,我意识到它在表达关系的变化和个人立场时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同时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往时,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来源: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来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引证: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与李敬玄不协,敬玄上表劾义府,义府亦上表自辨,高宗两不问,由是二人割席断交。”
《南史·刘穆之传》:“穆之与刘毅同为桓玄从事,后毅以穆之不附己,遂割席断交。”
《晋书·王衍传》:“衍与王敦、谢鲲、庾敳等为友,后敦等以衍不切事情,共割席断交。”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后汉书·孔融传》:“融与陈琳书曰:‘吾与足下割席断交,非为小嫌,乃以大道也。’”
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割席断交成语接龙
割席断交字义分解
断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席
1.(“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2.座位;席位。
3.成桌的饭菜,酒筵。
4.职位。
5.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6.船帆。
割
1.(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2.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3.分割;割取。
交
1.(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脚胫相交。
3.交叉;交错,错杂。
4.结交; 交往。
5.交接,移交;交换。
6.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