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shēngxiàzhǎng,qiūshōudōngcáng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拼音chūnshēngxiàzhǎngqiūshōudōngcáng

繁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思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来源: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来源:-- 《史记·太史公自序》

引证

《农政全书·农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事之序,不可紊也。”

《春秋繁露·四时之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常也。”

《淮南子·时则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之序,不可易也。”

《吕氏春秋·孟春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大义也。”

《礼记·月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áng), 长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同本义。与“短”相对。

3.时间久。

4.遥远。

5.高;高大。

6.长度。

1.老,年高。

2.年长,年龄较大。

3.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4.排行第一。

5.辈分大;居高位者。

6.生长;成长。

读音(cáng,zàng), 艹部,共17画

1.(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储积,收藏。

3.隐匿。

1.收藏财物的府库。

2.内脏

3.臟是后起的分别字,以别于“宝藏”的“藏”。

4.佛教或道教的经典的总称。

5.宝藏。

6.藏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

读音(qiū), 禾部,共9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同本义。

3.秋季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4.年。

5.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6.悲愁。

读音(shēng), 生部,共5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读音(chūn), 日部,共9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2.同本义。

3.男女情欲。

4.泛指一年。

读音(shōu), 攵部,共6画

1.(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2.同本义。

3.收拾;收取。

4.聚集;收集。

5.收容;接受。

6.收获;收割。

读音(xià), 夂部,共10画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读音(dōng), 夂部,共5画

1.(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3.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4.最后,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什么意思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黄帝内经原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出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下一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怎么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规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全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各有各的美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