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的意思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来源: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来源:--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帝曰:‘出于水火,登之衽席,非卿等之力,谁之力也?’”意指脱离险境,得到安宁,是众臣的共同努力。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出于水火,登之衽席,非臣之力,谁之力也?’”意指从危难中得救,安然无恙,是某人的努力。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出于水火,登之衽席,非朕之功,谁之功也?’”意指脱离困境,安享太平,是皇帝的功绩。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出于水火,登之衽席,非君之力,谁之力也?’”意指脱离险境,得到安宁,是某人的功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出于水火,登之衽席。”意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安然无恙。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成语接龙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字义分解
衽
1.(形声。从衣,壬声(rén)。本义:衣襟)。
2.同本义。
3.指床草席。
4.袖子。
5.下裳。
6.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汉代名为小腰,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登
1.(象形。本义:上车)。
2.同本义。
3.升,上,从下而上。
4.进献。
5.增加。
6.成熟;丰收。
火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同本义。
3.火灾;发生火灾。
4.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5.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6.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水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同本义。
3.特指河流。
4.泛指一切水域。
5.大水;水灾。
6.五行之一。
席
1.(“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2.座位;席位。
3.成桌的饭菜,酒筵。
4.职位。
5.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6.船帆。
出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于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