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蒲为脯的意思
基本定义
“束蒲为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蒲草捆绑起来做成肉脯。这里的“束”意为捆绑,“蒲”指蒲草,一种常见的植物,“脯”则是指用肉制成的干制食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把不相关或无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产生无意义或低价值的结果。
成语来源
“束蒲为脯”的具体来源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中对不合理或荒谬行为的批评。成语中“束蒲”的行为表面上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是无效甚至荒谬的,反映了古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使用场景
在日常对话中,成语“束蒲为脯”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看似努力却没有实际效果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或想法。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比喻,强调事物之间的矛盾或不协调。
示例句子
- 他试图将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结合起来,结果只是在“束蒲为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 这项计划的构思让人觉得有些“束蒲为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 在处理团队问题时,单纯地将不同意见“束蒲为脯”,只会导致更多的混乱。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搞坏。
- “东拼西凑”:形容把不同的东西拼凑在一起,通常指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反义成语:
-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有条理,井然有序。
- “融会贯通”:指善于将不同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束蒲为脯”反映了对形式与内容关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能适用于描述一些不合理的商业模式或社会现象,提醒人们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
情感与联想
“束蒲为脯”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们在生活中强行将不相关的事物结合的尴尬场景,常常会引发无奈和嘲讽。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有效地传达对某些无效尝试的批评。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一个团队项目,试图将两个毫无关联的主题结合在一起,结果事与愿违,最后不得不重头再来。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束蒲为脯”的道理,今后在合作中会更加注重主题的相关性。
创造性使用
在秋天的黄昏,落叶纷飞,树影摇曳,仿佛在“束蒲为脯”,将记忆的碎片拼凑成一幅模糊的画卷。那是过去的时光,却又如同如今的我们,努力尝试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却总是感到一丝无奈。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mixing apples and oranges”来表达类似的意图,指将不相干的事物混合在一起。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都是对不合理组合的批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束蒲为脯”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在思维方式上提醒我们关注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这种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做出更为理智和有效的决策。
来源: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来源:-- 《文选·潘岳〈西征赋〉》“野蒲变而成脯,苑鹿化以为马”李善注引汉·应劭《风俗通》
引证: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束蒲为脯,以块为璧。”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束蒲为脯,以块为璧。”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束蒲为脯,以块为璧。”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束蒲为脯,一掷百万。”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六引《启颜录》:“束蒲为脯,掷地请战。”
束蒲为脯成语接龙
束蒲为脯字义分解
蒲
1.(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2.同本义。
3.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
4.古邑名。
5.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6.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脯
1.(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
2.同本义。
3.制干肉。
1.
束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
为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