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shǒu

束手自毙

拼音shùshǒu

繁体束手自斃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束手待毙束手就毙束手就死

束手自毙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束手自毙”由“束手”和“自毙”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手被束缚而选择自杀”,引申含义为在面临困境或危险时,无力反抗,自愿放弃斗争,最终走向死亡或失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选择绝望的结局。

成语来源

“束手自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典故,尤其与一些战败者或被围困者的故事有关。古籍《左传》中有关于“自毙”的记载,表示在绝境中的无奈选择。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人对生死、斗争与放弃之间复杂心理的认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政治评论或日常对话中,尤其在讨论某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选择时。例如,在描述一个被围困的城池,守城者无力应对敌军时,可以说他们“束手自毙”,形容他们的绝望。在演讲中,用于强调放弃斗争的悲惨后果时也很合适。

示例句子

  1.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束手自毙。
  2. 在那场没有胜算的比赛中,队伍的表现让人失望,最终以束手自毙告终。
  3.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等待的结果只会是束手自毙。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自投罗网、无可奈何

    • “自投罗网”强调自愿走入陷阱,而“无可奈何”则更侧重于无路可退的无助感。
  • 反义成语:奋起反抗、逆境求生

    • “奋起反抗”强调积极应对困境,而“逆境求生”则强调在困境中努力生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国文化中,成语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教训。“束手自毙”反映了对生命和斗争的思考,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这种无奈的选择常常引发读者的共鸣。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所变化,但成语所传达的无奈感依旧适用,尤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我一种悲凉的感觉。它让我想起那些在绝境中无奈放弃的人,令人唏嘘不已。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走到无路可退的境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人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感到无助和绝望。虽然面临困境,我努力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而不是选择束手自毙。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多么困难,始终要保持斗志和希望。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描写一位英雄的最终选择:“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他知道自己已无路可退,仿佛被束手自毙的命运所牢牢锁住。但在那一瞬间,他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不愿就此放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urrender to fate”或“give up without a fight”,都传达了放弃斗争的含义。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绝境中的无奈和悲哀感受却有相似之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束手自毙”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人们在绝境中的心理状态,以及在生活中要积极面对挑战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加谨慎,努力避免走到绝境。

来源: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矧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来源:--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操曰:‘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进军攻之。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曰:‘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遂进军攻之。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虽多,而不能用,束手自毙,非天亡之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请成,晋侯弗许,曰:‘郑人束手自毙,吾何为不成?’”

例句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4回:“为人在世,岂可贪生怕死,~?”

束手自毙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读音(bì), 比部,共10画

1.(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2.同本义。

3.垮台,失败。

4.引申为死。

5.杀死。

读音(shù), 木部,共7画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

读音(shǒu), 手部,共4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束手自毙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束手自毙的意思

束手自毙的近义词

多行不义必自毙

束手就毙

束手就毙是什么意思?

束手受毙

束手就死

束手无毙的意思

束手待毙是什么

束手待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