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shǒudài

束手待死

拼音shùshǒudài

繁体束手待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近义词束手待毙束手就毙束手就死束手受戮

束手待死的意思

基本定义

“束手待死”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手被束缚,等待着死亡”,引申义是指在困境中无能为力,任凭事态发展,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它通常用来形容对困境的无奈和绝望。

成语来源

“束手待死”出自《左传》,原文为:“无敢束手待死。” 这个成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表现出当时人们在面对重大危机时的绝望与无助。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在面对重大变故时的无奈和被动。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以描写人物在逆境中的无助感。
  • 日常对话:朋友间谈论生活中的挫折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表达无奈。
  • 演讲: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演讲者可能会提及“束手待死”来强调某些群体的困境。

示例句子

  1. 面对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他感到束手待死,无计可施。
  2. 在这场竞争中,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只能束手待死。
  3. 看到家乡的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村民感到束手待死,心如死灰。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坐以待毙”:强调被动等待,不采取行动。
    • “无能为力”:表示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
  • 反义成语

    • “奋发有为”:指积极进取,努力改变现状。
    • “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束手待死的情境常被视为消极的表现。传统上,强调要有作为、勇于担当,因此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困境中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消极等待。此外,在现代社会,个体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但社会的支持和资源也在不断增加。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给人以悲观、无助的情感反应,联想起人们在绝境中无奈的心情。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选择放弃,而应寻找解决之道。

个人应用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考试前的复让我感到束手待死,虽然我努力复,却觉得时间不够,心里充满了焦虑。后来,我决定调整学*计划,寻求老师的帮助,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尽管有时会感到无助,但积极寻求帮助和改变总能找到出路。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有一位年轻的骑士,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感到束手待死,然而他在绝境中,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勇气,决定不再等待,而是组织村民一起反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o sit back and wait for death”,意思也很接近,表达了在困境中无所作为的情形。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反映的情感和状态却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束手待死”的全面学,我体会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面对困境的无奈,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在生活中,无论多么困难,都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消极等待。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也有重要影响,使我更加关注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传递。

来源: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来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

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宋史·岳飞传》:“飞至新乡,金兵盛,飞众寡不敌,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于侯兆川,飞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束手待死。”

例句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

束手待死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ǐ), 歹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读音(shù), 木部,共7画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

读音(shǒu), 手部,共4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束手待死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束手待死的意思

束手待死是成语吗

束手待毙

束手待毙什么意思啊

束手待毙的待是什么

束手待毙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束手待毙的待字是什么意思

束手待毙怎么写

束手待毙打三个数字

束手待毙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