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文害意的意思
基本定义
“执文害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执着于文字而损害了本意”。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理解或应用某种文献、规则、条款时,过于拘泥于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其真正的意义或内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固守表面而不顾实质的人或行为。
成语来源
“执文害意”出自《论语·子路》。孔子提到,在解读文献时,如果只关注文字的表面,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深意,就会导致对其真正意思的误解。因此,这个成语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古人对语言和理解的重要性的思考。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在对古文的分析或解读时,批评那些只看表面文字而忽视深意的读者。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个规定或条款时,如果有人提出的观点过于拘泥于字面,可以用此成语来提醒。
- 演讲:在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时,可以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示例句子
- 在讨论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他总是执文害意,导致许多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 学*古文不仅要理解文字,还要避免执文害意,才能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 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执文害意,而是要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主题。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拘泥于文:强调对文字的过分注重。
- 以偏概全:指以部分来代替整体,容易导致误解。
-
反义成语:
- 通情达理:指能够理解事物的道理,善于综合考虑。
- 深入浅出:形容把复杂的事物讲得简单易懂,强调理解的全面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文字被视为承载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执文害意”提醒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献时,要注意字义与义理之间的平衡。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这一成语的警示性更加突出,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保持思辨能力。
情感与联想
“执文害意”让我联想到学*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文本时,容易陷入对表面字句的过度解读。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意识到,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经在解读一篇文学作品时,过于关注文字的细节,导致对作者意图的误解。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避免了“执文害意”的陷阱。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执文害意”:
字句如星辰,闪烁映心扉,
执文害意者,误解意难回。
深意藏其中,需用心去窥,
真知在此处,勿只索其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s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意思是过于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这个表达与“执文害意”的核心思想相似,都强调了理解和视野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执文害意”的深入学,我更加认识到在语言学和交流中,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多么重要。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促使我在日常沟通中更加注重对话的实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来源:推考其故,盖提举盐事司执文害意,谓非贫乏不在此数。
来源:--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
例句:此皆~,信经废传之过也。
执文害意成语接龙
执文害意字义分解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执
1.(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同本义。
3.拿;持。
4.又。
5.操持;执行。
6.主持;掌管。
意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害
1.(会意。从宀(mián),从口,丰(gài)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同本义。
3.妨碍,妨害。
4.谋杀,谋害。
5.妒忌。
6.招致某种后果。
1.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