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意思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例句:俗话说:~,看你往哪逃。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成语接龙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字义分解
过
1.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3. 超出,胜过。
4. 过去(过后)。
5. 给予;递给。
6. 渡过。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 姓,过国之后。
躲
1. (形声。从身,朵声。①本义:身。②避开,隐匿)。
十
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3. 指十分;十份。
4.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5. 序数的第十位。
6. 表示多;齐全;完备。
初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3. 本原。
4. 往昔;当初。
5. 表示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6. 全;本来就。
五
1.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2. 四加一的和。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4. 偶;相类。
5.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6. 五行。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一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3. 序数的第一位。
4.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 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