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的意思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来源: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成语接龙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字义分解
远
1.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2.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3. 长久;长远。
4. 高远;远大。
5. 多。指差距大。
6. 深远;深奥。
言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3. 议论,谈论。
4. 记载。
5. 问。
6. 告知;告诉。
行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3.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 队伍,军队。
6.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1. 刚强。
1. ——“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1.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 同本义。
3. 出游;出行;出动。
4. 运行。
5. 流动,流通。
6. 流行;流传。
文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3.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 美德;文德。
6.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之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 又。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