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biésānrì,dāngguāxiāngdài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拼音shìbiésāndāngguāxiāngdài

繁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意思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来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来源:--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引证

《宋史·岳飞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况岳飞乎?”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世说新语·赏誉》:“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

《晋书·王羲之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将军何出此言乎?”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例句(蔡元培)对于鲁迅始终是~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āng,xiàng), 目部,共9画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读音(mù), 目部,共5画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读音(dāng,dàng), 彐部,共6画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读音(shì), 士部,共3画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读音(guā), 刂部,共8画

1.(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2.同本义。

3.扫拂;刷抹。

读音(bié,biè), 刂部,共7画

1.(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同本义。

3.分离;分开;分出。

4.区分;辨别。

5.离别;告别。

6.又。

1.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谁的典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解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原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下一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

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意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打一字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英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日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