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jìnjìng,ér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拼音shíjìnjìngér

繁体時祀盡敬,而不祈喜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的意思

祀:祭祀;祈:向神求祷。按四时去祭祀钦敬,并没有求来好事。形容祈求诸神鬼也无济于事

来源: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

来源:-- 《庄子·让王》

引证

《后汉书·祭祀志》:“时祀尽敬,而不祈喜。”阐述在祭祀时,人们的敬意应当纯粹,不应为了个人的喜悦或利益而进行祈求。

《汉书·礼乐志》:“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说明在古代,祭祀是一种表达对神灵或祖先敬意的行为,不应带有个人私欲。

《史记·礼书》:“时祀尽敬,而不祈喜。”指出在祭祀活动中,人们的敬意应当纯粹,不应掺杂个人欲望。

《礼记·祭义》:“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强调在祭祀时,人们应当全心全意地表达敬意,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或喜悦而祈求。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时祀尽敬,而不祈喜。”意为在规定的祭祀时间,人们都极其恭敬地进行祭祀,但并不祈求个人的喜悦或利益。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qí), 礻部,共8画

1.(形声。从示,斤声。本义: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2.同本义。

3.请求;希望。

4.假借为 “畿”。古称天子直辖之地。

读音(sì), 礻部,共7画

1.(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2.同本义。

3.一说指祭祀地神。

4.祭祀。

5.祭神的地方。

6.世,代。

读音(shí), 日部,共7画

1.(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同本义。

3.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4.时间;时候。

5.时尚,时俗。

6.时运;命运。

读音(jìng), 攵部,共12画

1.(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2.同本义。

3.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4.尊重,尊敬。

5.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6.姓。

读音(jìn,jǐn), 尸部,共6画

1.(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任凭,纵使。

1.(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竭;完;没有了。

3.达到极限。

4.死。

5.努力完成。

6.追问。

读音(xǐ), 口部,共12画

1.(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2.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3.容易。

4.喜爱;爱好。

5.妇女怀孕。

6.喜事。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什么意思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祀时是什么意思

敬祈不时指正

时祭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