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大惊失色”字面意思是“非常惊讶,面色失去血色”。它形容由于受到惊吓或意外**的影响而突然感到恐慌、震惊,通常伴随着脸色变得苍白或失去光彩。该成语强调了惊恐的程度和突发性。
成语来源
“大惊失色”源自古汉语,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中:“不知其所云,故大惊失色。”在这里,庄子用“失色”来形容面对意外情况时人的惊恐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震惊与恐惧的固定表达。
使用场景
在日常对话中,“大惊失色”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反应。例如:
-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这一成语来强调角色的情感变化。
- 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象地表达某个**对人们的冲击。
示例句子
- 当她听到那个坏消息时,脸色瞬间大惊失色,似乎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 突然的雷声让孩子们大惊失色,他们纷纷躲到大人的身后。
- 他在街上看到那辆失控的车,立刻大惊失色,赶紧躲开。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惊恐万状:形容非常惊慌和恐惧,状态更加夸张。
- 目瞪口呆:形容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强调震惊的状态。
反义成语:
- 泰然自若:形容在危险或惊慌的情况下依然镇定自若,恰恰与“大惊失色”形成对比。
- 处变不惊:形容在变故中保持冷静,不受影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大惊失色”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突发时的情感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情感和心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增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常用来描述在突发**中人们的真实反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听到“大惊失色”这个成语时,常常让我联想到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它让我想起一些自己经历的意外**,比如突然被惊吓或收到坏消息时的感受。这种情绪的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表达,尤其是在描述惊讶和恐惧时。
个人应用
在一次聚会中,当我听到朋友讲述一个离奇的**时,我不禁大惊失色,面露震惊之色。这时,我用这个成语调侃自己,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变得活跃。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村民们正在庆祝丰收,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伴随而来的是雷声轰鸣。众人面面相觑,忽然大惊失色,纷纷聚拢在一起。此时,村里的**稳重地说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保持镇定,团结一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be taken aback”或“to be shocked”。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意外和震惊的情感,但“to be taken aback”更偏向于被某种情况意外打断,而“大惊失色”则更强调情感反应的强烈和突发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大惊失色”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表达惊恐与震惊时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描述情感和情境时更加准确和生动。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用法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表达能力。
来源: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来源:-- 《汉书·霍光传》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帝闻之,大惊失色,曰:‘此何人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大惊失色,曰:‘此何人也?’”
《汉书·王莽传》:“莽闻之,大惊失色,曰:‘此何人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大惊失色,曰:‘吾其殆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大惊失色,曰:‘此何人也?’”
例句: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
大惊失色成语接龙
大惊失色字义分解
色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惊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失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大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1.“大夫”、“大王”。
2.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