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大事不糊涂

拼音 shì

繁体 大事不糊塗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头脑清醒"

近义词 难得糊涂

反义词 糊里糊涂

大事不糊涂的意思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来源: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来源:-- 《宋史·吕端传》

故事北宋时期,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他为人谦虚谨慎,宋太宗十分信任他,他的名声位于寇准之下。宋太宗不满当时的宰相吕蒙正,想让吕端取代,征询大臣的意见。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例句他一向都是~的。

大事不糊涂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hū,hú,hù), 米部,共15画

1.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2.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1.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

1. 像粥一样的食物

2. 欺骗,蒙混,敷衍

读音(tú), 氵部,共10画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6. 十二月。古月名。

读音(dà,dài,tài), 大部,共3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 重要,重大。

5. 德高望重的。

6. 超过一般。

1. “大夫”、“大王”。

2. 世代。

读音(shì), 亅部,共8画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3.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 职业。

5. 事情。

6. 事业。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大事不糊涂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大事不糊涂的上一句是什么呢

大事不糊涂,小事别纠结,凡事有主见

大事不糊涂的典故

大事不糊涂小事必然糊涂

大事不糊涂指什么生肖

大事不糊涂打一动物

大事不糊涂是什么生肖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典故

吕蒙大事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