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úqīngshānzàiméicháishāo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拼音 liú qīng shān zài méi chái shāo

繁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意思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引证

《明史·海瑞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宋史·岳飞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资治通鉴·唐纪·武宗会昌六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例句虽然这场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他很快就能站起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qīng), 青部,共8画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3. 深绿色。

4. 东方的代称。

5. 春的代称。

6. 青海省的简称。

读音(liú), 田部,共10画

1. (会意。从田,从丣,丣亦(yǒu)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2.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3. 使不离开;挽留。

4. 引申为扣留。

5. 又。

6. 保存;遗留。

读音(shāo), 火部,共10画

1.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2. 同本义。

3. 烹调方法之一。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

4. 野火。

读音(méi,mò), 氵部,共7画

1. 不领有,不具有,不存在。

2. 没有,不曾,未。

1.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 同本义。

3. 潜游水中。

4. 消失,不见;隐没。

5. 覆灭;败亡。

6. 没收。

读音(chái), 木部,共10画

1.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2. 同本义。

3.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4. 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

5. 注:“柴,祭天告至也。”。

6. 姓。

1. 编木维护四周。

2. 覆盖。

3. 阻塞;闭塞。

4. 防守的栅栏篱障。

5. 也指村墅。

读音(pà), 忄部,共8画

1.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2. 如其,倘。

读音(dé,děi,de), 彳部,共11画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 找到。

4. 得知。

5. 捕获。

6. 成功;完成。

1.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读音(shān), 山部,共3画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3. 形状像山的东西。

4. 特指“五岳”。

5. 指酒肆的楼上。

6. 粗俗。

读音(zài), 土部,共6画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3. 居于,处于。

4. 在于;决定于。

5. 省视;观察。

6. 存问,问候。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英语翻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意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什么意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全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近义词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翻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出自哪个朝代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类似的谚语

我与青山皆未老 青山与我共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