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shìbèi,zhǐqiàndōngfēng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拼音 wàn shì bèi zhǐ qiàn dōng fēng

繁体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等待时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来源: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来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引证

《金瓶梅》第九十五回:“西门庆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孙悟空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宝玉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孔明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故事东汉末,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屯驻赤壁,企图消灭刘备与孙权。诸葛亮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周瑜主张用火攻曹,双方派黄盖、庞统降曹作内应,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诸葛亮给周瑜写封信:“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例句我们现在是~,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3. 风俗;风气。

4. 风范,气度,韵致。

5. 风声,消息。

6.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1. 讽刺;委婉劝告

1. 比喻感化。

读音(qiàn), 欠部,共4画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张着口打呵欠。小篆字形下面是人(儿),上面象人呼出的气。本义:打呵欠)。

2. 同本义。

3. 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稍微向上移动。

4. 亏欠;欠债。

5. 缺少。

6. 不如。

1. ——如:“打哈欠”(dǎ hāqian)。

读音(bèi), 夂部,共8画

1.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2. 同本义。

3. 完备;齐备。

4. 疲乏;困顿。

5. 准备;预备。

6. 防备;戒备。

读音(zhī,zhǐ), 口部,共5画

1. (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2. 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3. 单数;奇数。

1.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2.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3. 用于句末, 表示限止。相当于“耳”。

4. 用于句中。

5. 用于判断句首,对主语起限定和强调作用。

6. (秖和衹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祇”简化为“只”)。

读音(jù), 亻部,共10画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3. 等同。

4. 皆;全;都。

5. 一起;一同。

读音(shì), 亅部,共8画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3.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 职业。

5. 事情。

6. 事业。

读音(dōng), 一部,共5画

1.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义。

3. 向东,东去。

读音(wàn,mò), 一部,共3画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

3. 古州名。

4.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5.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6.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哪场战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风是从哪面吹来的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英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成语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啥意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