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目悬门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抉目悬门”的字面意思是“挖掉眼睛,挂在门上”。从基本含义上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端残忍、痛苦的情景,常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惩罚或折磨。它也可以引申为对某种事情的极端反感或厌恶。
成语来源
“抉目悬门”这个成语的具体历史背景并不详尽,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些残酷的刑法和惩罚方式。成语中的“抉目”与古代对罪犯的惩罚相联系,尤其是在小说和戏剧中,常常用来表现权力的滥用和对无辜者的迫害。
使用场景
“抉目悬门”通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和对话中,用于强调极端的残酷和不公。例如,在讨论历史上某个暴君的暴行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其对人民的压迫。在日常对话中,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形容某种极端的行为或态度时,可以作为夸张的修辞手法。
示例句子
- 在那个残酷的时代,许多无辜的百姓遭受了抉目悬门般的折磨。
- 他对待反对者的态度就像抉目悬门一般,毫无怜悯可言。
- 这种抉目悬门的做法不仅让人难以接受,更让整个社会陷入恐慌。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血腥屠杀:指极其残忍的杀戮,强调暴力的程度。
- 残酷无情:形容对人毫无同情心,行为极为冷酷。
反义成语
- 和气生财:传达和善待人、以和为贵的理念,强调温和的处事方式。
- 仁者见仁:强调对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反映了一种反对残忍和暴力的立场。
文化与社会背景
“抉目悬门”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权力的滥用、暴政和对无辜者的迫害相联系。这种成语反映了历史上社会的不公和人们对暴力的强烈反感。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的暴力行为减少,但其隐喻意义依旧存在,例如对待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待遇。
情感与联想
听到“抉目悬门”这个成语,常常会引发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悲惨的历史和无辜者的苦难。这种情感反应使得在使用该成语时,往往带有一种愤慨和同情的色彩,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听到一个朋友讲述他在社会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描述了一个弱势群体如何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当时想到“抉目悬门”,用这个成语形容那些施暴者的残忍,帮助我更有力地表达了对他们行为的不满。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故事中,描述一个古代王朝的君主,他对待反对者的方式就像“抉目悬门”一般,毫无怜悯。这样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同时也引发对权力与道德的深思。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同样反映了对暴力和报复的主题。然而,中文的“抉目悬门”更加强调了施暴者的残忍,且通常与对无辜者的迫害相联系,显得更为直观和具象化。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抉目悬门”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上暴行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公正的警醒。它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使用恰当的词汇来传达情感和态度,提醒自己关注社会问题,表达对不公的反对。
来源:抉吾眼县吴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来源:-- 《史记·伍子胥列传》
引证:
《南史·王僧辩传》:“僧辩曰:‘吾闻伍子胥抉目悬门,以观越寇之入吴也。’”
《晋书·王敦传》:“敦曰:‘吾闻伍子胥抉目悬门,以观越寇之入吴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伍子胥抉目悬门,以观越寇之入吴也。’”
《汉书·伍被传》:“被曰:‘臣闻子胥抉目悬门,以观越寇之入吴也。’”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抉目悬门,以观越寇之入吴也。”
抉目悬门成语接龙
抉目悬门字义分解
门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3.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4.门前,门口。
5.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6.门径;诀窍。
目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抉
1.(形声。从手,夬(guài)声。本义:挑出,挖出)。
2.同本义。
3.挑开;撬开。
4.掰,用手指使分开。
5.挑选;选取。
6.扳指 。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
悬
1.(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同本义。
3.凭空设想;揣测。
4.系连,关联。
5.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