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骨扬灰的意思
基本定义
“挫骨扬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骨头压碎,将灰烬扬起。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对敌人或仇敌进行极为残酷的报复,甚至是杀人灭口,表示一种无情和彻底的惩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敌人的仇恨之深,报复之烈。
成语来源
“挫骨扬灰”最早出现在《元曲选》中,描述了古代对敌人施以极刑的情景。这个成语的出现与历史上的一些残酷的报复行为有关,反映了古人对仇恨和复仇的理解。它常被用来强调一种极端的仇恨情绪或复仇行为。
使用场景
“挫骨扬灰”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比如古典小说、戏剧和现代小说的叙述,通常用来形容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仇恨。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复仇心理或行为。而在演讲中,尤其是涉及正义与复仇主题时,也可以用来强调对恶行的强烈反击。
示例句子
- 在面对敌对势力时,他发誓要“挫骨扬灰”,绝不留情。
- 这部小说中,主角为了报仇,策划了一场“挫骨扬灰”的复仇行动。
- 经过多年的积怨,最终他选择了“挫骨扬灰”的方式来解决恩怨。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声讨仇敌、报仇雪恨。这些成语都涉及对敌人的报复,但“挫骨扬灰”更强调一种极端和残忍的手段。
- 反义成语:和气生财、以和为贵。这些成语传递的是和平、和解的思想,正好与“挫骨扬灰”的残酷报复形成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复仇与正义常常是重要的主题。虽然“挫骨扬灰”体现了对仇敌的强烈仇恨,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复仇的方式逐渐转向合法合理的途径,强调以理智和法律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情感与联想
“挫骨扬灰”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较为激烈,通常让人联想到愤怒、仇恨和暴力。这种情感可以影响到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面对不公或被伤害的情况,我曾感到想要“挫骨扬灰”的冲动。然而,最终我选择了通过沟通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理智和法律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黑夜的深处,仇恨如同炽热的火焰,燃烧着他心中的每一个角落。他立誓要挫骨扬灰,让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付出代价,绝不留情。”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复仇的主题也常常被提及。例如,在西方文学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同样探讨了复仇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但其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与“挫骨扬灰”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不同文化中的复仇主题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和社会接受度上却有明显的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挫骨扬灰”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复仇心理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复杂性。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类情感中的仇恨与复仇,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理智对待冲突与矛盾,追求更为和平的解决方式。
来源: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来源:--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操既死,其尸分裂,士卒爨其骨,扬其灰于野。”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奔还冀州,其众皆散,绍乃自刭,士卒爨其骨,扬其灰。”
《汉书·王莽传下》:“莽既死,其尸分裂,士卒爨其骨,扬其灰于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自刎,左右止之,乃引兵而东,至乌江,自刎而死,楚人怜之,葬于乌江之滨,曰:‘挫骨扬灰,不使其复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请成,晋侯弗许,曰:‘必挫其骨,扬其灰。’”
例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3回:“或真应了你的誓言,非~不能救母,那么你救出来令堂之后,又有何人代你奉养呢?”
挫骨扬灰字义分解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灰
1.(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同本义。
3.灰尘。
4.灰浆。
5.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6.烧毁;燃烧。
挫
1.(形声。从手,坐声。本义:折断;摧折)。
2.同本义。
3.失败。
4.挫伤,折伤。
5.弯折,收缩。
扬
1.(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同本义。
3.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4.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5.提高声音。
6.发扬,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