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的意思
基本定义:
“如坐针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好像坐在针毡上一样”。它形容人因紧张、焦虑或不安而感到极为不舒服,坐立不安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形容一种强烈的不安和焦虑感。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原文是“她若再如此,倒不如与我如坐针毡,倒不如让她去吧。”这里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困扰或烦恼时的焦虑状态。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心理上的不适感。
使用场景: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如: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描写角色的心理状态时,常用此成语来突出角色的不安情绪。
-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或同事交流时,描述自己或他人因焦虑而产生的不适感。
- 演讲:在演讲中,表达对某种紧张局势的感受时,可以使用该成语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示例句子:
- 在考试前,我感到如坐针毡,心里无比紧张。
- 听到即将进行的面试消息,他坐在椅子上如坐针毡,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 面对即将到来的项目评审,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现出如坐针毡的状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心神不宁:形容内心不安,无法安心。
- 坐立不安:形容因为焦虑而无法静坐或安稳站立。
反义成语:
- 泰然自若:形容处事镇定,不受外界影响。
- 处之泰然:意指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能保持冷静和从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情绪的表达往往带有隐喻意义。“如坐针毡”反映了人们对焦虑和不安的深刻理解和敏感性。在现代社会,压力和焦虑问题日益突出,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高度的适用性,帮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挣扎。
情感与联想:
“如坐针毡”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焦虑和不安,能够引发共鸣。它让我联想到面对未知时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常常出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
个人应用:
曾经在一次重要的演讲前,我感到如坐针毡,心里不停地思索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我深呼吸,调整心态,虽然依然紧张,但我意识到这种紧张感也可以驱动我更加努力地准备。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夜色沉沉如海潮,
心中惶惶如坐针毡。
思绪万千难归处,
唯愿明朝见天边。
通过这样的写作,成语不仅传达了情感,还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o be on pins and needles”,同样形容一种紧张和不安的状态。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显示出不同语言对焦虑情绪的普遍关注,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情感内核相似。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如坐针毡”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更是对情感的细腻捕捉。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来源: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来源:-- 《晋书·杜锡传》
引证:
《聊斋志异·卷七·阿绣》:“生归,如坐针毡,思欲一见阿绣,而门庭如故,无从问讯。”
《红楼梦》第十八回:“贾政听了,心中自是欢喜,却又恐他在外生事,便道:‘你在家中,也该好好读书,不可如坐针毡,荒废了学业。’”
《醒世恒言·卷二十五·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得了这个消息,惊得进退无措,叹口气道:‘如坐针毡,怎生过得?’”
《宋史·文苑传六·刘恕》:“恕为人刚直,好学不倦,与人论古今,必求其是,不肯随声附和,时人谓之‘如坐针毡’。”
《晋书·杜预传》:“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然性好兵,时人谓之‘如坐针毡’。”
故事: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立司马睿为太子。司马睿很不争气,没有政治抱负,爱好经商。他恨经常劝他从政的太子中舍人杜锡,就把针插在杜锡的座垫上,扎得杜锡臀部流血,他觉得很开心
例句: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如坐针毡成语接龙
如坐针毡字义分解
针
1.(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2.同本义。
3.缝缀衣物的用具。也叫“引线”。
4.医疗用具。用石或金属做成。
5.缝。
6.刺。
毡
1.(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如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坐
1.(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同本义。
3.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4.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5.定罪,由…而获罪。
6.因…犯罪,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