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两亡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人琴两亡”的字面意思是“人”和“琴”都消失了,意指人与琴的关系非常密切,像琴声与人的心灵相互交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音乐的美好,以及人因失去音乐而感到的无奈与悲伤,常用来形容音乐或艺术带来的深刻情感。
成语来源
“人琴两亡”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与琴相关的故事。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庄子》。据说,古琴名家俞伯牙与知音钟子期非常友好,伯牙所弹之琴声能表达他内心的情感,而钟子期能够理解其琴音的深意。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最终摔琴以示绝望,象征着两者的永别。因此,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深厚的友情或因失去知音而产生的孤独感。
使用场景
“人琴两亡”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音乐与人之间的深情连接。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失去某种情感寄托后的无助与悲凉。在演讲中,引用这个成语可以强调艺术与情感的联系,表达对于失去艺术的痛惜。
示例句子
- 自从他失去了音乐的灵感,生活仿佛变成了人琴两亡,毫无生气。
- 朋友的离去让我感到人琴两亡,我再也无法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了。
-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很多人都感到人琴两亡,找不到与自己灵魂共鸣的声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孤雁无依:形容失去伴侣或朋友后孤独无助的状态。
- 音信全无:形容音讯断绝,无法联系,带有一种失落感。
反义成语:
- 有声有色:形容生动而有趣,常用来形容音乐、表演等的精彩。
- 琴瑟和鸣:形容和谐的关系,特别指夫妻或朋友之间的和谐。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琴作为古老乐器的代表,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操和内心世界。成语“人琴两亡”反映了古人对音乐的崇敬与依赖,强调了人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可能会感到与艺术的联系日渐疏远,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情感与联想
“人琴两亡”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与失落,联想起那些因失去而感到孤独的时刻。它提醒我们珍惜与他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艺术的美好,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音乐会,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共鸣让我感受到音乐的力量。然而,当听到某位音乐家的离世消息时,我不由得想到了“人琴两亡”,心中充满了惋惜和失落。这使我更加珍视现有的艺术体验和身边的朋友。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月下独坐人琴两亡,
清风徐来诉衷肠。
一曲幽声随风逝,
唯留心念在此旁。
这段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独坐,感受到琴声与人的深情连接,突显了失去后的孤独感。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lost without music”来表达,强调音乐对人的重要性和失去后的空虚感。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内涵却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人类对艺术和情感的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人琴两亡”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感慨,更是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提醒我在忙碌生活中不要忽视艺术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来源: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来源:--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
引证: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少孤,游学于洛下,与苏轼、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为友。轼知徐州,廌往依之,轼悦其才,待之厚。轼亡,廌哭之恸,曰:‘吾失左右手矣!人琴俱亡,吾何以自处!’”
《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引《纪闻》:“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考功员外郎宋之问考之,曰:‘此诗当在第一。’及唱名,曙果第一。后数年,之问卒,曙亦亡。人以为人琴俱亡之应。”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少时,与从兄俭共学书。俭既贵重,僧虔乃不免,常曰:‘吾与俭俱老矣,人琴俱亡,何以堪此!’”
《晋书·王羲之传》:“子敬先亡,子猷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子敬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例句:丹壑非昔,~,惟旧之怀,有深追悼。
人琴两亡成语接龙
人琴两亡字义分解
琴
1.(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2.同本义。
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亡
1.(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同本义。
3.死。
4.丢失;丧失。
5.灭亡。
6.外出;出门。
1.古同“无”。
2.没有。
3.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两
1.(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3.双。用于鞋娄。
4.匹(长四丈)。
5.车一乘。
6.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