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hòusānchǐ,fēizhīhán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拼音bīnghòusānchǐfēizhīhán

繁体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反义词浅尝辄止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来源: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来源:--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

引证

《论衡·实知》:“积微成著,积著成象,积象成形,积形成物。”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史记·李斯列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战国策·齐策四》:“夫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例句这中原天气十分冷,~也。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ēi), 非部,共8画

1.(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同本义。

3.责怪;非难;反对。

4.讨厌。

5.讥刺。

6.(fěi)。诽谤,诋毁。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读音(chǐ,chě), 尸部,共4画

1.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1.(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3.喻短小或狭小的。

读音(hán), 宀部,共12画

1.(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同本义。

3.卑微;低微。

4.声音凄凉。

5.凋零;枯萎。

6.恐惧;战栗。

读音(hòu), 厂部,共9画

1.(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2.同本义。

3.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4.大。

5.丰厚。

6.重;多。

读音(bīng), 冫部,共6画

1.(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同本义。

3.结冰,冻结。

4.使感到极冷。

5.清白,晶莹。

6.姓。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下一句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什么意思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例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义词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冰冻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代表什么生肖

冰寒三尺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