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守道的意思
基本定义
“安贫守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安于贫穷,坚守道义”。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物质条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金钱和利益所动摇,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道德立场。
成语来源
“安贫守道”这一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儒家提倡的“君子”形象强调道德与品行的重要性,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品德的坚定。此成语的具体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与许多古代文人对贫穷与道德的看法相连接。例如,许多古代诗词中都表达了士人宁愿贫穷也不愿屈从于权贵或迎合世俗的情怀。
使用场景
“安贫守道”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及日常对话中。它适用于描述那些在逆境中仍然保持高尚品德的人,常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坚守道义、不为金钱所动的人。例如,在描述一位清白的官员时,可以使用此成语来强调他的操守。
示例句子
- 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始终安贫守道,从不向黑暗势力妥协。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做到安贫守道的人实在不多。
- 这位诗人一生安贫守道,以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守身如玉:形容品德高洁,能自我约束。
- 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的清白和独立,强调道德自律。
反义成语:
- 趋炎附势:指迎合权势,追逐利益,强调对物质的追求。
- 贪图富贵:强调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表现出贪婪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安贫守道的精神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面对现代社会的物质诱惑,这一成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许多人追求成功与财富的当下,这一成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内心的坚守和道德的底线。
情感与联想
“安贫守道”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不懈追求理想与信仰的人们,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持和勇气。这个成语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令人感到钦佩和敬重。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的工资并不高,但他总是以身作则,教导我们珍惜知识,追求真理。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理解到安贫守道的真正意义。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青灯古佛伴孤影,
安贫守道不言贫。
心中有梦虽无富,
道义在心胜万金。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oney can't buy happiness”,这句话强调了金钱与内心满足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强调了道德与内心价值的重要性,但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安贫守道”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与物质之间的平衡。它提醒我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增强了我对道德观念的思考。
来源: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来源:-- 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引证:
《明史·隐逸传·杨黼》:“黼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或劝之仕,则曰:‘不识礼义,不习仕进,吾之常分也。’”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居华山,自晋以来,每闻一朝革命,则欷歔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答。间或问以神仙黄白之事,一一皆有验。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后汉书·王符传》:“安贫守道,悦礼敦诗。”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例句:由张东白之事观之,非平日~之意彻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
安贫守道成语接龙
安贫守道字义分解
道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贫
1.(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为缺少,不足。
4.以为贫穷。
安
1.(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同本义。
3.安逸,安乐。
4.安宁。
5.缓慢。
6.使安定。
守
1.(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2.同本义。
3.节操;操守。
4.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5.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6.遵守;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