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jīngdǎnsàng

心惊胆丧

拼音xīnjīngdǎnsàng

繁体心驚膽喪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近义词心惊胆慑心惊胆怕心惊胆寒

心惊胆丧的意思

基本定义

“心惊胆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里感到惊慌,胆子也因此而失去勇气。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受到惊吓或恐惧,情绪非常不安,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状态。

成语来源

“心惊胆丧”出自《后汉书·袁绍传》,原文是“心惊胆寒,丧胆失志”。这里的“心惊”指的是心中感到惊恐,“胆丧”则是失去勇气和信心。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用以形容因恐惧而产生的胆怯情绪。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各种语境中都有使用,包括:

  • 文学作品:描写角色在面对恐怖**时的心理状态。
  • 日常对话:朋友间谈论某个令人害怕的经历时,形容对方的情绪。
  • 演讲:在讲述某个**的严重性时,借用成语增强表达效果。

示例句子

  1. 听说那座废弃的旧宅子里闹鬼,他心惊胆丧,不敢靠近。
  2.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们都心惊胆丧,失去了反应的能力。
  3. 电影的结尾太惊悚了,让我心惊胆丧,久久不能平静。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心慌意乱、惶惶不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因恐惧或紧张而产生的心情,但“心惊胆丧”更强调情感的极端。
  • 反义成语:泰然自若、从容不迫。这些成语表示内心的镇定与安宁,与“心惊胆丧”的情绪完全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恐惧常常与人类的生存本能相联系。成语“心惊胆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在讨论心理健康或面对突发时,能够准确表达一种普遍的恐惧感。

情感与联想

“心惊胆丧”在我心中引发了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联想。每当我听到这个成语,总会想到紧张的时刻,比如考试前的焦虑,或是看恐怖电影时的心跳加速。

个人应用

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恐怖经历。我提到在深夜独自走路时听到奇怪的声音,那一刻我真的是心惊胆丧,心跳加速,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冷冽。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我想象一个角色在面对巨大的未知时,心中感到恐惧:

“她站在悬崖边缘,望着深渊,心中涌起一阵不安,心惊胆丧,似乎每一阵风都在警告她不要靠近。”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cared out of one's wits”或“petrified”,都传达了恐惧的意思。但“心惊胆丧”更强调心与胆的关系,体现了文化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心惊胆丧”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恐惧和不安时有了更具象的词汇选择。在生活中,能够准确表达情感是沟通的关键,而成语的运用则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来源: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来源:-- 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心惊胆丧,乃使荀林父帅师救之。”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闻之,心惊胆丧,不敢复问。”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听了,心惊胆丧,不觉失声痛哭。”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见说,心惊胆丧,不敢作声。”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权大惊,心惊胆丧。”

心惊胆丧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ǎn), 月部,共9画

1.(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3.胆子,胆量,勇气。

读音(jīng), 忄部,共11画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读音(sāng,sàng), 一部,共8画

1.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人的尸体、骨殖。

3.祸难。

4.服丧,持丧。

5.悲悼;伤悼。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死去。

4.灭亡;失败。

5.忘记,忘掉。

心惊胆丧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心惊胆丧的意思

心惊胆魄

心惊胆惊

心惊胆什么成语

心惊吊胆

心惊胆落的意思

心惊吊胆的意思

惊心胆魄什么意思

心惊胆()

心惊胆什么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