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léiyǎněr

捷雷不及掩耳

拼音jiéléiyǎněr

繁体捷雷不及掩耳

用法"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

近义词迅雷不及掩耳

捷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来源: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来源:-- 《晋书·苻坚载记上》

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以戚家军夜袭倭营,大破之。”

《宋史·岳飞传》:“飞遣王贵、张宪掩其不备,大破之。”

《旧唐书·李靖传》:“靖以骑五千,夜袭定襄,破之。”

《晋书·石勒载记上》:“勒以骑冲之,王师大败,勒因而逐北,枕尸三十余里。”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是岁中平六年也。”裴松之注引《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捷雷不及掩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éi), 雨部,共13画

1.(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2.同本义。

3.剧响,巨大声响 。

4.古酒器名。

5.打雷。

6.,敲击。

1.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读音(yǎn), 扌部,共11画

1.(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同本义。

3.藏。

4.止。

5.关闭;合上。

6.抹杀。

读音(jié), 扌部,共11画

1.(形声。从手,疌(jié)声。本义:战利品)。

2.同本义。

3.胜利。

4.成功。

5.敏捷;迅速。

6.旁出,斜出,抄行近道。

读音(jí), 又部,共3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意思

疾雷不及掩耳

掩雷不及迅耳

迅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疾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不及迅雷掩耳之势

瞬雷不及掩耳之势造句

什么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成语

雷不及掩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