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骨沥髓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捶骨沥髓”的字面意思是用力捶打骨头,榨取髓液。其基本含义是比喻对事物进行深刻的剖析或探索,尤其是对某种深层次的、重要的东西进行探究,或是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的极大努力和牺牲。
成语来源
“捶骨沥髓”源自古代的医学和炼丹术。古人认为骨髓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只有经过极大的努力(捶打)才能获取其中的精华。成语的形成与当时对医学、生命的理解和重视有关。
使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学术讨论或严肃的演讲中,强调对某种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例如,在讨论哲学、科学或历史时,常常用来形容对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
示例句子
-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捶骨沥髓地分析了社会变迁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 学*这门课需要捶骨沥髓的精神,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 他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可谓捶骨沥髓,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深入浅出:指深入探讨而又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
- 穷追不舍:形容对事物的追求非常执着。
反义成语:
- 浅尝辄止:形容对事物的探索不深入,止步于表面。
- 不屑一顾:指对某事物不加重视,不愿深入了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骨髓被视为生命的源泉,尤其是在中医理论中,强调“髓”的重要性。因此,“捶骨沥髓”体现了对生命深度理解的追求。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深度思考与严谨研究的学术环境中。
情感与联想
“捶骨沥髓”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象征着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它让我联想到许多追求理想和目标的人们,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一项复杂的研究课题。面对大量的数据和难以理解的理论,我选择了“捶骨沥髓”的态度,反复研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论文。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意义。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古代的故事中,有一个年轻的学者,面对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他每天都在山间打坐,捶骨沥髓,直至有一天,终于领悟到了天道,写下了影响千古的论著。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dig deep”或“go to great lengths”可以表达出类似的意思,但“捶骨沥髓”更强调了探索的深度和艰辛,具有更强烈的文化内涵。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捶骨沥髓”的学,我更加认识到深入探索知识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选择与决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运用这样富有深意的成语,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为生动和有力。
来源: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来源:-- 唐·陆贽《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
引证:
《清史稿·食货志一》:“民困于重敛,捶骨沥髓,以供国用。”
《明史·食货志二》:“民穷财尽,捶骨沥髓,以供租税。”
《宋史·食货志下》:“民力困极,捶骨沥髓,以供赋敛。”
《晋书·食货志》:“民疲于征发,捶骨沥髓,以供军国。”
《后汉书·杨震传》:“百姓困穷,捶骨沥髓,以供王税。”
捶骨沥髓成语接龙
捶骨沥髓字义分解
髓
1.(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沥
1.(形声。从水,歷声。字又作“砯”,从石从水会意。本义:踩着石头过河)。
2.水、泪、酒等液体下滴。
捶
1.(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2.同本义。
3.马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