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yì,gōngbèi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拼音chūgōngbèi

繁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意思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来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来源:-- 语出《孙子·计》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一》:“操引军还,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秋,九月,操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操遣典农中郎将任峻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虢公奔京师。”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用贾诩计,轻兵袭乌桓,出其不意,大破之。”

《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例句畜精锐,乘懈沮,~,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ōng), 攵部,共7画

1.(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2.同本义(与“守”相对)。

3.指责。

4.引申为以药物治疗疾病。

5.致力研究,专心从事。

6.治理,加工。

读音(yì), 心部,共13画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读音(bèi), 夂部,共8画

1.(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2.同本义。

3.完备;齐备。

4.疲乏;困顿。

5.准备;预备。

6.防备;戒备。

读音(chū), 凵部,共5画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读音(qí,jī), 八部,共8画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意思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孙子兵法第几计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什么意思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

如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下一句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下一句怎么接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自哪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子兵法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三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