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不在声高的意思
只要你占住了理,就用不着高声叫喊。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韩非子·难三》:“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论语·颜渊》:“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理不在声高成语接龙
有理不在声高字义分解
高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3.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4.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5. 空泛,不切实际。
6. 年长,年老。
理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3. 治理;管理。
4.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 又。
6. 温习;熟习。
有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3. 存在。
4. 取得,获得,占有。
5. 相当于“或”。或许。
6.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声
1.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3. 音乐;诗歌。
4. 声望,声名(名声)。
5. 口信;消息;传说。
6. 声威;声势。
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3. 居于,处于。
4. 在于;决定于。
5. 省视;观察。
6. 存问,问候。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