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甲曳兵的意思
基本定义:
“弃甲曳兵”是一个成语,由“弃甲”和“曳兵”两个部分组成。“弃甲”字面意思是丢弃甲胄,表示放弃武器或战斗的状态;“曳兵”则指拖着兵器,通常暗示着无力再战或退缩。整体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在战斗失败或绝境中,士兵放弃抵抗、退缩的情形。
成语来源:
“弃甲曳兵”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传说项羽在垓下被围,面临失败时,他的士兵为了逃命而弃掉盔甲,拖着兵器四处逃散。这个典故生动地表现了战斗失败后的绝望与无助,成为后人用来形容退缩或放弃斗争的状态的成语。
使用场景:
此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在压力或困难面前放弃斗争的情形。它可以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用于现代的对话和演讲中。例如,在描述某个团队在比赛中失利后气馁的状态时,可以用“弃甲曳兵”来形容他们的失落和绝望。
示例句子:
- 在经历了一场惨痛的比赛后,球队的士气低落,似乎都已经弃甲曳兵,无心再战。
- 由于连番的经济危机,许多企业不得不弃甲曳兵,退出市场。
- 面对强敌,士兵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弃甲曳兵,选择了投降。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束手无策”:形容无计可施,无法应对。
- “灰心丧气”:形容失去信心和勇气。
-
反义成语:
- “迎头痛击”:形容主动出击,反击敌人。
- “奋发向上”:形容精神振奋,积极向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弃甲曳兵”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残酷与无奈,强调了在逆境中放弃斗争的无奈选择。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有适用性,特别是在商业竞争、体育竞技等领域,面对重大失败或危机时,个体或团队可能会感到无力再战。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失落、绝望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战斗的艰辛和失败后的无奈。它也引发对失败后反思的思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是否应该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努力。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次大型考试失败的情况。那时我感到十分沮丧,几乎有一种“弃甲曳兵”的感觉,想要放弃继续努力。但最终,我选择了总结经验,反而更加努力去备考,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融入“弃甲曳兵”:
战火纷飞夜未央,
英雄泪洒胆气亡。
弃甲曳兵归故里,
孤舟一叶入梦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斗后的景象,表达了战士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row in the towel”,意为放弃斗争,源于拳击比赛中教练向场外扔毛巾以示认输。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在困境中退缩的意思。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弃甲曳兵”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中如何通过成语传达情感与智慧。在日常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丰富交流的层次感和深度。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勇敢与坚持的重要性,即使有时会感到无助。
来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来源:-- 《孟子·梁惠王上》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乃弃甲曳兵而走。”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弃甲曳兵而走。”
《汉书·李广传》:“广乃弃甲曳兵而走。”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弃甲曳兵而走。”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弃甲曳兵而走。”
例句: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败阵下去。
弃甲曳兵成语接龙
弃甲曳兵字义分解
甲
1.(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同本义。
3.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4.武器。
5.披甲的人,即甲士。
6.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曳
1.(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2.同本义。
3.穿着。
4.率领。
5.困顿,精力衰竭。
弃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同本义。
3.废,废除。
4.忘记。
5.离开。
兵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