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húnshī

惊魂失魄

拼音jīnghúnshī

繁体驚魂失魄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恐惧时"

近义词惊魂落魄惊魂丧魄

惊魂失魄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惊魂失魄”字面意思是心里受到惊吓,灵魂似乎都失去了,形容人非常害怕或震惊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遭遇突发**、危险或恐怖情景时,心神不宁、失去理智的状态。

成语来源

“惊魂失魄”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中,原句为“惊魂失魄何由复,空余泪眼向天涯”。它描绘了人们在经历重大变故或悲惨**后,内心的恐惧和无助。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形容对死亡、失去亲人的恐惧。

使用场景

“惊魂失魄”可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中,用于描述人物在经历重大**后的心理状态。
  • 日常对话:可以形容朋友在经历惊吓后的反应,比如“听说那个地方闹鬼,我都惊魂失魄了”。
  • 演讲:在演讲中引用时,可以突出某个**的严重性和影响,比如在讨论灾难时讲述人们的恐惧感。

示例句子

  1. 看到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他惊魂失魄,久久无法平静。
  2. 她在鬼屋里被吓得惊魂失魄,出来后仍然心有余悸。
  3. 听到那个坏消息,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惊魂失魄。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心惊胆战、惊慌失措

    • “心惊胆战”强调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 “惊慌失措”侧重于在恐慌中无所适从的状态。
  • 反义成语:镇定自若、泰然自若

    • “镇定自若”表示在面临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
    • “泰然自若”形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惊魂失魄”常常与对死亡、灾难的恐惧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突发时,如自然灾害、事故等。

情感与联想

“惊魂失魄”常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突发**时,内心的恐惧和无助是很自然的反应。这样的联想也让我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遭遇突发的暴风雪,当时我完全“惊魂失魄”,心里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后来我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逐渐克服了这种恐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色如墨,风声萧瑟,
一声巨响,惊魂失魄。
月下孤影,泪湿衣衫,
何时能再,踏平人间。

这段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遭遇突发**后的恐惧与无助。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shock”或“panic”可以作为对应表达,用于形容类似的心理状态。在西方文化中,面对突发时,人们可能更多地表现出理性思考和应对,而在文化中,情感表达和内心感受往往更为重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惊魂失魄”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成语的情感深度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在日常交流中,适时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更加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情境,使表达更加丰富。

来源: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来源:-- 《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及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惊魂失魄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pò), 鬼部,共14画

1.形容拍击声。

1.(形声。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3.引申为人的形体。

4.月出月没的微光。

5.糟粕,酒滓。

1.——“落魄”的“魄”的又音。

读音(hún), 鬼部,共13画

1.(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同本义。

3.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读音(jīng), 忄部,共11画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读音(shī), 大部,共5画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惊魂失魄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惊魂失魄是成语吗

惊魂失魄什么意思

惊魂失魄的近义词

惊魂失魄造句

惊魂失魄附近五金抛光的

惊魂失魄的拼音

惊魂失魄猜一生肖

惊魂失魄有一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