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文章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品德文章”由“品德”和“文章”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品德与其所写的文章。基本含义是强调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认为品德和文章都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方面。它体现了道德与才华的统一,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的协调。
成语来源
“品德文章”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更多是基于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与才华关系的总结。在**传统文化中,品德被视为一个人的根本,而文章则是其才华的体现。因此,二者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强调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评价一个角色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
- 日常对话:用于朋友间的交流,讨论某个人的为人处世。
- 演讲:在讲座或演讲中,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品德和文化修养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示例句子
- 他不仅学识渊博,品德文章更是无可挑剔。
- 在现代社会,品德文章同样重要,不能只看学历和工作能力。
- 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文章。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德才兼备:指一个人既有道德修养,又有才能,强调二者兼顾。
- 文质彬彬:形容一个人文雅而有内涵,强调外在文化与内在修养的和谐。
-
反义成语:
- 才疏义浅:指一个人才能不足,品德也不高,强调缺乏内在修养。
- 品行不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有问题,强调道德的缺失。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品德与才华被视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提高,但“品德文章”依然在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尤其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品德与文化素养常常被视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情感与联想
“品德文章”让我联想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在我心中,这个成语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出色的文化才华。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志愿者活动,活动中有几位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为人处世非常谦和,真正体现了“品德文章”的精神。在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良好的品德能够影响他人,并增进彼此的信任与合作。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品德文章”融入到一首诗中:
一笔一划书品德,
千言万语道文章。
道德为根文化花,
风雨同行共辉煌。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racter and competence”或“integrity and intellect”。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内在品德与外在能力的统一,表明在许多文化中,个人的道德与才华都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标准。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品德文章”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与文化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以追求更全面的发展。
来源: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来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
引证: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述而》:“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不能也。’”
品德文章成语接龙
品德文章字义分解
章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文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德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3.感激。
4.取得,获得。
5.道德,品行。
6.恩惠;恩德。
品
1.(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2.同本义。
3.齐一,相同。
4.事物的种类。
5.等级。
6.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爵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