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zhēngběizhàn,dōngdàngshā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拼音nánzhēngběizhàndōngdàngshā

繁体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的意思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来源: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来源:--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

引证

《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平定太平天国。”

《明史·戚继光传》:“戚继光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威震边疆。”

《宋史·岳飞传》:“岳飞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屡建奇功。”

《资治通鉴·汉纪》:“刘备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终成霸业。”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西

西

读音(xī), 覀部,共6画

1.(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同本义。

3.往西走;向西去。

4.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5.古称西边的邻国。

6.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读音(dàng), 艹部,共9画

1.(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同本义。

3.动;摇动;震动。

4.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清除。

6.毁坏;破坏。

读音(shā), 木部,共6画

1.(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同本义。

3.攻杀,激战。

4.凋落。

5.败坏;衰败。

6.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读音(zhàn), 戈部,共9画

1.(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同本义。

3.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4.后作“颤”。发抖。

5.战争;战事。

6.姓。

读音(zhēng), 彳部,共8画

1.(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同本义。

3.征伐,发兵讨伐。

4.争夺,争取。

5.征收。

6.赋税。

读音(nán,nā), 十部,共9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2.方位名。和“北”相对。

3.南方;南面。

4.官爵名

5.对《诗经》中《周南》、《召南》的简称。

6.向南走;向南移动。

1.佛教用语

读音(běi,bèi), 匕部,共5画

1.方位名。与“南”相对。

2.败逃的军队。

3.败北。

4.败逃。

5.姓。

读音(dōng), 一部,共5画

1.(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2.同本义。

3.向东,东去。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是哪一年

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南征北战东什么西什么

东征南征西征北伐

“南征北战、东西互搏”

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南征北战 东讨西伐

南征北战和东讨西伐的关系

南征北战、东西互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