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意思
借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以后要再借的时候也就不困难了。
来源: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来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引证:
没有答案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语接龙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字义分解
难
1. (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3. 不可;不好。
4.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 使感到困难。
6.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 怨仇;仇敌。
4. 诘问;责难。
5. 抵挡;拒斥。
6. 论说;争辩。
还
1. ——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分句的作用。“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2. 表示平的语气,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
3.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
4. 跟“虽然、尽管”等连用,表示行为状况不因别的条件改变而改变。如:虽然已经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争论(表示行为重复,有“重新、再”的意思。如:京剧团明天还演一场)。
5. 表示扬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
6. 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1.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2. 同本义。
3. 回头;回顾。
4. 环绕。
5. 恢复;还原。
6. 来,到来。
好
1. (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 指女子貌美。
3. 善,优良,良好。
4. 交好;友爱。
5. 完成;完毕。
6. 便于;宜于。
1. 喜好;喜爱。
再
1.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3. 两次。
4.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5. 重,重新。
6. 更,更加 ——表示程度。
借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3. 借出。
4. 帮助。
5. 假托;借口。
6. 凭借;依靠。
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 古疑问词。
5. 用来调整音节。
6. 大。